第06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工商银行安阳分行“爱心驿站”:

织密户外劳动者“暖心网” 金融温度点亮城市文明

户外工作者在驿站内休息

□本报记者 牛静 文/图

初秋的清晨带着凉意,环卫工人已握着扫帚清扫路面;正午的烈日下,外卖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配送餐食;风雨中,交警伫立路口守护通行……这些户外劳动者是城市运转的“螺丝钉”,却常被“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如厕难、充电难”困扰。如今,工商银行安阳分行打造的“爱心驿站”,正为他们筑起一个个“暖心港湾”,用金融服务的温度,诠释着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

解“五难”:驿站成劳动者“刚需补给站”

“以前夏天跑单,手机晒得自动关机,只能蹲在树荫下干着急;冬天寒风刺骨,想喝口热水都难。现在在工行的‘爱心驿站’,吹着空调充着电,歇10分钟就能满血出发!”9月1日,刚送完上午最后一单的外卖骑手李华刚,在工商银行安阳永明路支行“爱心驿站”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水,脸上满是轻松。

在安阳城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凌晨4时,环卫工人王师傅开始清扫街道,工作结束后走进就近的“爱心驿站”,接起一杯温水说:“这儿不光能歇脚、充电,应急药箱里啥都有,上次我胃疼,多亏了驿站的胃药。现在干活儿,心里都踏实!”

记者走访发现,工商银行安阳分行的“爱心驿站”均选址在每个网点入口附近,方便户外劳动者快速抵达。站内统一配备空调、冷热饮水机、桌椅、多型号充电插座、应急药箱、爱心雨伞等设施,还根据季节调整物资——夏季增设驱蚊液,冬季添置暖手宝、驱寒茶饮,真正实现“遮阴避暑”“御寒挡风”双兼顾。

强服务:从“休息角”到“系统化惠民体系”

“爱心驿站绝非简单的‘休息角’,而是一套覆盖广泛、服务贴心的系统化惠民服务体系。”工商银行安阳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以“看见需求、满足需求、超越需求”为服务理念,依托遍布城区的营业网点与“工行驿站”,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柜台之外。

在驿站内,细节之处尽显温情:饮水区常年供应冷热水,休息区的座椅铺着软垫,空调始终保持适宜温度;充电区整齐排列着适配安卓、苹果的充电线;便民服务区的书架上,养生手册、经典书籍供劳动者“充电赋能”;针对环卫工人、建筑工人,还专门设置临时储物架、洗手池,方便存放工具、清理污渍。此外,驿站还免费提供Wi-Fi、打印复印、应急如厕等服务,全方位解决户外劳动者的“刚需”。

为让驿站持续发挥效用,该行建立了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明确各网点负责人为“爱心驿站”第一责任人,安排专人每日维护设施、补给物资、清洁卫生;通过网点醒目标识、社区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扩大驿站知晓度;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为劳动者普及金融防诈骗知识、讲解假币识别技巧,让驿站成为“守护财产安全的窗口”。

暖民心:以服务践行社会责任 让金融温度浸润民生

从一杯解渴的温水、一个充电的插座,到一处歇脚的座椅、一套应急的药品,工商银行安阳分行的“爱心驿站”,用一件件民生“小事”,践行着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截至目前,分布在安阳城区及县域的多个“爱心驿站”,已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超1万人次,成为连接金融与民生的“暖心纽带”。

“以前觉得银行离我们很远,现在‘爱心驿站’让我们感受到,金融服务也能这么接地气。”经常到驿站歇脚的快递员张珂说,驿站不仅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难题,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正是工商银行安阳分行“金融为民”初心的生动体现。

未来,该行还将联动社区、工会、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以“爱心驿站”为支点,持续拓展服务内涵:借助节日慰问、爱心捐赠,为他们送去更多关怀;结合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推出定制化服务,让驿站不仅是“补给站”,更是户外劳动者的“贴心伙伴”。

工商银行安阳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爱心驿站”的建设,是该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起点。未来将继续以服务为抓手,把“暖心网”织得更密,让更多户外劳动者感受到金融温度,为城市文明增添更多温暖底色。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