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芳
高三复习阶段,考试频繁,试卷讲评课成为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与高考应试水平的关键环节。如何上好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让学生从考试中收获更多,是每位高三数学教师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及时讲评,把握学情热度
考试结束后,学生对成绩满怀期待,此时他们对试题及解题思路记忆犹新,情绪也处于较为亢奋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及时开展讲评,犹如趁热打铁,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对知识的回顾与反思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教师分析滞后,学生记忆会模糊,讲评时便难以唤起他们的共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务必迅速完成阅卷、统计数据和试卷分析工作,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一时间开展讲评。
充分准备,构建高效课堂
精准统计,明确靶向。讲评课前,教师需仔细批阅答题卡,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与典型错误,通过科学统计,确定讲评重点,并针对这些重点设计变式训练。例如,测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导数的应用部分存在共性错误,如求极值点时忽略定义域等。据此,教师可设计一系列涉及不同函数形式但同样考查该易错点的变式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的放矢。
引导自查,培养自主。及时发放参考答案,为学生创造二次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对照答案的过程中,自主查找试卷问题,订正错题,深入分析错因,进而整理总结。这一过程倡导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意识。比如在考查数列错位相减求和的试题中,学生通过自查,能重新审视自己在求和计算方面的失误,从而加深对数列知识体系的理解。在学生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问。教师结合对试卷错题的统计分析,确定班级共性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是课堂讲评的核心内容,能确保讲评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困惑展开。
师生协作,激活思维。针对共性问题,让已理解的学生上台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补充与完善。注重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解析几何中,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可引导学生从代数法、几何法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依据知识点对试题进行归类,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基础知识、解题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脉络,提升知识应用与应试水平。
整理内化,巩固成果。讲评课结束后,学生整理试卷,总结考试得失,做好笔记并整理错题本。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将错题本按照知识点分类整理,标注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定期复习,避免再次犯错。教师可根据本次考试的重点与突出问题,布置一些不同角度变式训练作为跟踪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讲评内容。
错题剖析,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试卷错题,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首先确定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回顾该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思考如何运用其解题,梳理解题过程,探索其他解法,并反思自己解法错误的原因。同时,针对答题卡分析失分原因,如知识点未掌握、审题不清、表述不清等,并统计各种原因的失分数据,找出最不该丢的5分至10分,明确改进方向。要求学生拿到试卷后马上重写错题,补充主观题解题思路,并及时分析总结,经常翻阅错题本。
总之,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需把握好时间节点,精心备课,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错题,并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讲评课中不断提升数学素养,更好地备战高考,在高考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单位:滑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