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依依
近日,随着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各地依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行“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新政,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和委员围绕保障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落实“健康第一”理念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我市老师、家长和学生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多措并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的提议,精准回应了当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她建议增加体育课课时,义务教育阶段每日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至少3节体育与健康课,并设计多元课程内容;明确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的时间要求,涵盖校内和校外多时段活动,鼓励家庭体育锻炼;还提出增加体育考试评价内容与分值、建立健康监测体系、发挥社区体育功能、加大对贫困地区体育财政投入等举措。这些建议进一步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思路。
在教育工作者看来,这一建议具有深远意义。高新区第一小学副校长马洪波表示:“增加体育活动时间,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体育技能,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充足的体育锻炼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他还提到,为了让这一建议更好地落地实施,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学校应积极优化课程安排,合理调配师资,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家长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安排学习和锻炼时间,帮助孩子实现劳逸结合。
家长对此建议同样十分关注。市民李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她感慨道:“孩子每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课余时间不是做作业就是看电子产品,身体素质明显不如我们小时候。有了这个建议,希望学校能真正落实,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去运动。多参加体育活动,孩子的性格会更加开朗,学习效率也能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姚明提出的“息屏24小时行动”,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学生表示,虽然电子产品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和便利,但也确实让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就读于市第五中学的李子畅说:“有时候玩游戏或者刷视频,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好几个小时,过后又觉得很浪费时间。如果真的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我觉得挺好的,这样我就能有更多时间去户外运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文峰区育才小学学生石开元兴奋地说:“我喜欢姚明,也特别喜欢打篮球,如果能保证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就能痛痛快快地打球,还能交到更多有相同爱好的朋友。”
全国两会上建议的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无论是确保体育活动时间,还是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其核心都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将这些建议真正落实到位,让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协同合作下,青少年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