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邺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军魂

□杨光显

军魂不朽,气贯长虹。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我和千千万万个退役老兵一样,恋军之情油然萌发,爱军之心波澜涌动。

我当兵所在的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战功卓著,英雄辈出。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郅顺义、杨世南、郭俊卿就出自这支部队。

17年的军旅生涯,我有幸多次聆听老英雄郅顺义的报告,零距离与老英雄接触,耳濡目染老英雄的言行举止,被老英雄高尚的精神境界熏陶洗礼,在学习英雄、争当先进的践行中一步步成长进步。直到现在,我崇敬英雄的初心不改,军魂浩气长存。

郅顺义,河北省丰宁县人,1918年4月出生,1947年10月参军。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立战功。1948年5月,我军攻打隆化,他作为突击组长随爆破组攻击前进,掩护爆破,连续炸毁敌人4座炮楼、5座碉堡后,又独自一人掩护董存瑞冲到敌人桥型碉堡下,亲历了英雄舍身炸碉堡的伟大壮举。同年9月,在解放昌黎战斗中,他带领7名战士追击溃败之敌,机智果敢,威震敌胆,一举擒获148名敌军官兵。1950年,他出席全国第一次英模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和平时期,他谦虚谨慎,永不褪色。身为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他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他拾钉子、捡螺丝帽,“英雄百宝箱”誉满军营,成为沈阳军区学雷锋积极分子。他12次受邀进京,6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认识英雄,一生荣幸;感悟英雄,励志一生。1970年岁末,我如愿参军,第一次见到了从小就十分崇敬的战斗英雄。电影《董存瑞》里的郅振标,就是眼前鲜活真实的郅顺义。英雄事迹让我们这些刚入伍的热血青年心情激动,久久难以平静。学习英雄、争当先进,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进步的动力源泉和人生坐标。在英雄事迹的感召下,当兵第一年我就入了团、入了党,迈出了军旅生涯的一大步。

1978年秋,我从连队调到团政治处当干事,工作关系使我和老英雄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英雄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更是全师官兵引以为荣的精神财富。每年新兵入伍,老英雄都要给新战士作报告,进行传统教育。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洗礼,我深刻感悟英雄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什么他能英勇果敢、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为什么条件好了,他依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沈阳军区学雷锋积极分子?为什么每次作报告,他谈起董存瑞、谈起牺牲的战友滔滔不绝,而对自己的赫赫战功很少提及?

一次次听,一次次悟,一次次互动交流,一次次心灵融合,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答案也就找到了——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数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和他们相比,我还活着,有啥不知足;功劳属于党,属于人民,属于死去的烈士和活着的战友,我只是做了一名战士应该做的事;一个人本事再大,离开了党,离开了军队,离开了人民,即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艰苦奋斗才能永葆革命斗志,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共产党员就应该牢记入党誓言,奋斗一生,奉献一生。老骥伏枥,初心如磐,英雄本色耸立起一座精神丰碑,铸就不朽军魂。

2005年8月,老英雄郅顺义因病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7岁。老一辈英雄舍身为国、英勇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牢牢扎根军营,薪火相传。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迎来了光荣在党50年的高光时刻。我是从董存瑞英雄部队走出来的一名退役老兵,老英雄的光辉形象激励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