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邺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军号嘹亮

□李志明

我离开军营多年,可那里的一切还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忘不了那坐落有序的苏式营房,虽不气派,也不宽敞,可住着舒服,冬暖夏凉;忘不了营区路旁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它们像威武列队的士兵站立在哨位上,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给了我们勇气和坚强。

当然,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嘹亮的军号声。军号是军人生活的向导。最常见的军号有起床号,出操号,收操号,紧急集合号,上课号,下课号,休息号,开饭号,午睡号,午起号,晚点名号和熄灯号等。曾当过司号员的战友介绍,号兵的训练强度很大,他们除参加营组织的日常训练外,每年还有3个月至5个月的团集中训练,每期集训都是一场历练,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每个人的嘴唇都肿了,破了一次又一次,连喝水吃饭都受影响,但仍坚持练号。

刚入伍要进行3个月的新兵训练,主要科目有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和射击训练。艰苦的训练让我们疲惫不堪,浑身骨头就像散了架一样难受;紧张的生活让人难以适应,大脑好像有根弦紧绷着。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听到军号声更紧张。难怪好多人说:“老兵怕哨,新兵怕号。”军号声急促有力,震人心魄。新兵不懂号,号声一响心头突突乱颤,尤其是紧急集合号,让人紧张发怵。松是害、严是爱,越害怕越紧张越需要强化训练。于是,各连把紧急集合作为提高新兵快速反应能力的突破口,隔三差五地搞突然袭击,通常在夜深人静时、在没有任何征兆下军号声突然响起。按规定,起床穿衣打背包要在不开灯无照明状态下进行,要求5分钟内全副武装赶到集结位置。疲惫的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的衣服穿反了,有的鞋穿错了,还有的刚跑几步背包散了……新兵们提心吊胆,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有的甚至和衣而睡,等着军号响。

枯燥无味的新兵集训终于结束了。在那段日子里,我眼中的军号是家中的闹钟,是学校的铃声。军号伴随我由稚嫩走向成熟是新兵下班排之后。说不清从哪天开始,我对军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不论哪种号声我都喜欢听,总感觉那是一种凝聚与召唤。

军号声声伴我行,让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从军十多年,军号响在哪里,我就战斗在哪里。我恪尽职守,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感谢军号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军旅让军人和军号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我已转业,离开了熟悉的军营,可那嘹亮的军号声却一直伴随着我,让我时时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军号声声,像是提醒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啊,不能忘,也忘不了党和军队的教育与培养,我努力践行诺言,退役不退志,无论艰难坎坷,无论时光变迁,永远不变心中的信仰和精神底色。 嘹亮的军号声伴随我走过30多个春夏秋冬,是我心中最美的音符、最动听的旋律,也是我生活中最好的知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