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洹上书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一幅企业化茧成蝶的生动画卷

——读梁星火先生新著《工厂记忆》

□张家伟

我和现任安阳凯地磁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星火是多年的老朋友,早在他第一部著作《爱恨国企》问世之初,我就是较早的读者之一。最近,他又出版新著《工厂记忆》,我又成为较早看到这部新作的人。这是缘分,也是星火同志对我的信任。

《工厂记忆》延续了《爱恨国企》的思想脉络,全书的题例也大致相同,但绝对不是上一部书的重写和简单扩充。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拿《爱恨国企》和《工厂记忆》对照着阅读,你会发现这两部书的不同之处。如果说《爱恨国企》是从一个一个点上,点滴记录了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及作者本人在国有企业摸爬滚打的真实体会的话,那么《工厂记忆》则是从一个又一个层面上,多层次地展现了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所遭遇的痛苦与泪笑以及企业在市场大潮冲击下的艰难蝉蜕和渐进发展。如果把《爱恨国企》看成是作者在国有企业磨炼成长的一部随笔集的话,那么《工厂记忆》就是作者在改革开放的更广阔背景下书写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壮大的一部心灵史,同时也是一部国企改革从计划走向市场、拼搏市场、决胜市场的断代史。

众所周知,我国的城市经济改革是从国企改革拉开帷幕的,从承包制到厂长负责制,从产权改革到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其根本上沿袭的是一个由计划到市场的改革路径。在实现这一改革路径的过程中,企业所经历的磨难痛苦,非亲身经历者很难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伤筋动骨。星火同志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改革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出任国企领导的。国有企业也是从“利改税”“拨改贷”开始,才深切地感受到市场的残酷无情的。由计划走向市场,是国企改革的艰难蝉蜕,也是国企化茧为蝶的一个必然过程。《工厂记忆》正是通过作者精心凝练出的一幅幅跌宕起伏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血与火的考验中浴火重生的全过程,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国企改革的生动画卷。从“断裂、责任到状态和适应,从选择、质疑再到文化和动机”,该书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了作者亲历这场史无前例的轰轰烈烈的企业变革历程,并且能够从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处理的实践和感悟中,在理论上升华了对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的真知灼见,这应该说是这部新著更为闪光的地方。

社会变革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种是革命,是整个社会制度推翻重来;一种是改革或者改进。改革是在现有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社会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造和改进。但是这种改进要符合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效应,或叫帕累托改进。达不到帕累托改进的任何改革都是没有效率的,或者说是失败的。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路上或生或死、或强或弱,基本上是沿着帕累托改进的方向前进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与国企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记忆》的作者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和高屋建瓴的独特理念,从实践到理论辩证地告诉我们企业由死到生的真谛,不仅具备生动的个性特色,也有着广泛的共性。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工厂记忆》就是一部特色鲜明的活教材。

读后感写到这里本该打住,但意犹未尽,再啰唆两句。星火同志在我的心目中,不仅具备企业家的睿智,更兼有文学家的才气。《工厂记忆》作为一部回忆性的记叙文本,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一改记叙文体的平铺直叙,使文字变得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把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富张力地表现出来,读着让人感觉酣畅淋漓、欲罢不能,让全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平添了一层文学的魅力。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