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顺
文友曲海庆向我推荐了《飘香的泥土》这本散文集的书稿。海庆在安阳是文化名人,能引起他重视的作品,我觉得应该认真阅读。一读,果然像预料的那样,不仅值得读,而且让人心生欢喜,因为与作者心灵的碰撞,因为文学而欢喜。
书稿所写内容并不新奇,无非是社会经历、亲情感悟、自然景观及身边琐事,可贵的是这一切不是随便被提起来的,而是经过作者心灵过滤,在思想和美学之光的观照下,用文字手段所呈现出来的文学绘像。它们有实在的生活质地,同时又是变幻多姿、生动摇曳的精神之树,根扎在土壤里,枝叶和花朵在天空绽放。书稿中有很多不同寻常的文字。写水冶古镇的珍珠泉,“只见串串气泡从池底冒出,飘忽而上,状似珍珠,有的却似一团紫色的蘑菇云从小草间升腾而起,在水面形成无数个涟漪,此起彼伏,如沸水一般”。这中间的“飘忽而上”,还有把水泡比作蘑菇云,既贴切在客观事物上,又注入了作者主观上的美学体验和想象。还有一篇写牵牛花的,从种到养到欣赏到拿出画笔画牵牛花,在整个过程中,作者的心情也像牵牛花一样生长、孕育、绽放。一条实线和一条虚线,如影随形,如水中月,如镜中花。文字的节奏应和着绽放的节奏,作者的心灵情景和精神形象也宛若浮现。
《又听子规叫》这一篇,作者由子规鸟的叫声想到麦收季节,想到儿时农家的生活,想到庄稼和粮食的意义,想到慈禧逃难。文字既缜密又有空间和张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写母亲麦收后到麦茬间捡拾遗漏的麦粒和给孩子们做烧麦、蒸麦仁吃的情节:母亲“先蹲着,一会儿坐在地上,坐累了,再双膝跪在地上,一手支地爬着,不断变换姿势,在麦茬缝里一粒一粒地捏麦粒”“在地上挖坑,把麦粒倒进坑里,用擀面杖捣去结实的麦糠,下锅煮膨胀。母亲等全家人都端上了碗,才舍得给自己舀。看着全家人像过节吃上久违的如猪肉一样香的麦仁,满脸皱纹像开了花一样美丽”。文字在这里发挥了塑形造像的功能,一个匍匐在土地上的伟大母亲被特写,她带着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向我们走来。
虽然与作者李恩义不曾见面,但从他这部书稿的一些文字里,我觉得可以判断,这位老先生一定是一位对生命、对生活满怀深情的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写作爱好者,应该是把文学视作至高生命价值并在无数岁月里亲身实践而已取得丰硕成果的人。作为同在写作道路上的跋涉者,我向李恩义先生致敬,并愿意把他的作品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