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声
踏入德国黑森林国家公园的瞬间,仿佛坠入了格林童话中被魔法浸染的秘境。7月的骄阳在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面前也失了气焰,高耸入云的冷杉林如同绿色城墙,层层叠叠地将暑气隔绝在外。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上帝打翻的墨绿色调色盘,阔叶树深墨如染,在阳光的折射下,每一片叶子都泛着幽深的光泽。风起时,整座森林便化作汹涌澎湃的绿涛,裹挟着松柏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将这份独属于森林的清新沁入肺腑。
沿着蜿蜒的木栈道缓缓前行,脚下是经年累月堆积的松软腐叶,踩上去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是森林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耳畔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却难觅鸟儿的踪影,它们像是森林里的精灵,躲藏在枝叶的缝隙间,与游人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偶尔有一缕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冠,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光影里跳跃着细小的尘埃,宛如一个个被施了魔法的小仙子。越往森林深处走去,光线越发幽暗,空气中弥漫着神秘的气息,“黑森林”果然名不虚传,从远处望去,那些高大的树木就像一团团浓重的墨色,将这片土地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
行至山下,滴滴湖如同一颗镶嵌在绿丝绒上的墨绿宝石,静谧地展现在眼前。湖水泛着深邃的墨绿波光,湖底的鹅卵石和摇曳的水草清晰可见。成群的水鸟掠过水面,翅膀轻轻划过湖面,荡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勾勒出一幅灵动的自然画卷。湖边坐落着古朴的木屋,尖顶红瓦,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完美融合,仿佛是从童话里搬出来的场景。湖边的小路上,零星散落着一些手工艺品摊,当地的工匠们在这里展示着他们的心血结晶,有雕刻精美的木雕摆件,有色彩斑斓的彩绘瓷器,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
顺着湖边的小路漫步,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小镇。小镇的街道上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和烘焙面包的香甜气息,让人垂涎欲滴。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铺,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品,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一家家摆满布谷鸟钟的商场。
布谷鸟钟是德国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木雕工艺与独特的报时设计闻名于世。追溯其历史,在17世纪末,黑森林地区的工匠们开始在农闲时期制作钟表,以贴补家用。最初的布谷鸟钟造型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匠们不断钻研创新,将精湛的木雕技艺融入其中,使得布谷鸟钟不仅是实用的计时工具,更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
走进一家商场,琳琅满目的布谷鸟钟瞬间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钟造型各异,有的是古朴典雅的木屋造型,屋檐下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门前还有栩栩如生的小人偶;有的是充满童话色彩的城堡造型,尖塔高耸,窗户上镶嵌着彩色的玻璃,仿佛住着公主和王子;还有的以森林动物为主题,憨态可掬的小熊、灵动的小鹿等动物形象跃然钟上。驻足细看,一口钟突然撞进我的眼帘,与记忆中奶奶家那口钟别无二致。
那是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1945年,爷爷带回家一个布谷鸟钟。那个钟需要每14天至15天上一次弦,每当整点时,“布谷鸟”便会从钟内探出头来,清脆地报时,随后翅膀轻轻扇动几下,又缩了回去。奶奶视若珍宝,每日都会小心翼翼地擦拭,不让它沾染一丝灰尘。奶奶常说,等我长大了,就把那个钟给我。然而,因为相隔两地,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渐渐老去,我却未能在她身边陪伴,那个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布谷鸟钟最终也未能如愿传到我的手中。
几十年来,无论是外出旅行,还是到别处做客,只要偶遇那样的布谷鸟钟,我就会挪不开脚步。望着钟上精美的木雕,听着熟悉的报时声,奶奶慈祥的面容、儿时的欢乐时光便在脑海中一一浮现。虽然无法确定奶奶家那个布谷鸟钟是否产自这里,但眼前的钟与记忆里的模样实在太过相似,恍若跨越时空的重逢。
我满心欢喜地想买走这个布谷鸟钟,却被告知无法托运。我遗憾转身,林间清风拂过,带着森林的气息,也带着布谷鸟钟的故事,都成了心头抹不去的印记。走出商场,夕阳的余晖为黑森林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湖水、古朴的小镇,都笼罩在这温暖的暮色之中。布谷鸟钟的清脆报时声与森林里的虫鸣鸟叫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跨越时空的交响曲,诉说着过去与现在,也诉说着记忆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