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荣 通讯员 索振军)四月,春光融融,大地被染上蓬勃的色彩。4月8日,红旗渠精神营地热闹非凡,林州市第十三中学近500名学子到此举行研学活动,同时也拉开了林州市春季研学实践活动的帷幕。
营地精心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深耕田间地头,科技探索解码智能未来,非遗传承浸润文化根脉,红色教育赓续精神血脉。
当布面生花的巧思遇见团扇流韵的古雅,当春风纸鸢的诗意碰撞智能避障小车的科技锋芒,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此生动上演。特别设计的红运会课程,通过情景式、体验式教学,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可触可感。
在水到渠成的广袤田野里,少年们摇身一变,成为勤劳的“小农人”。他们挥动锄头,翻土整畦,弯腰扶耧,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泥土的芬芳中,真切领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在科技创新园区,智慧的光芒不停闪耀,学子们全神贯注,亲手组装智能避障小车,用一行行编程代码,开启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秋实廊边的艺术工坊内,布面上晕染出的斑斓色彩与纸鸢舞动时的飘逸线条相互映衬,传统美学在现代少年的手中重焕生机。
沉浸式研学实践,不仅是知识的迁移运用,更是生命的拔节生长。在躬耕陇亩中理解自力更生的奋斗内涵,于科技实践中感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从非遗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红运会竞技深化团队意识。许多孩子惊喜地发现:自己不仅是课堂的学习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未来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