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楠 通讯员 王绮遥
在文峰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刻内涵,用担当谱写着警民和谐的动人乐章。3月25日,市公安局文峰分局南关派出所一天内接连收到两封感谢信,每一封感谢信背后,都有着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见证着公安民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赤诚之心。
窗口服务
为群众排忧解难
3月21日,市民李女士心急如焚地赶到南关派出所户籍室。报名截止日期迫在眉睫,她需要一份户籍证明,可户籍室里排队的群众如长龙一般。户籍民警靳春玲敏锐地捕捉到李女士焦虑的神情,主动上前询问。得知李女士的情况后,靳春玲告知她,开具这份证明需要查询历史迁移原始档案。然而,由于办理业务的人太多,无法立即为她办理。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女士情绪瞬间崩溃,泪水夺眶而出。因为错过这次报名机会,她还需要等上一年。
面对情绪失控的李女士,靳春玲一边轻声安慰,一边给出解决方案:“我理解你的心情,现在排队的人确实多。你先留下电话号码,等我们为其他群众办理完业务,中午加班帮你查阅档案,三点之前一定联系你,保证不耽误你使用。”李女士听后,心里稍安,便先离开了。
办理完其他群众的业务,靳春玲顾不上休息,一头扎进历史档案堆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翻阅查找,终于在14时左右找到了李女士所需要的档案资料。15时,李女士如期拿到证明,顺利通过审核。“靳警官连午饭都没顾上吃,这样的服务让我心里特别暖!”事后,李女士怀着感恩之心,给南关派出所寄来一封感谢信,信中满是对靳春玲的赞誉,感谢户籍室工作人员将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帮她解了燃眉之急。
小案快破
守护群众财产
3月24日凌晨,市民袁女士的孩子停放在学校门口的电动自行车被盗。袁女士发现后,第一时间向南关派出所报警。接警后,南关派出所副所长张宇飞立即启动“小案快破”机制,带领值班民警连夜展开调查。他们调取周边监控,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成功锁定了嫌疑人的行动轨迹。经过一夜的奋战,民警于次日清晨,在城郊的一处废旧仓库内找到了被盗电动自行车。
从接警到破案,仅仅用了8小时。袁女士带着孩子来到派出所,送上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信中写道:“警察同志连轴转,不辞辛劳让我特别感动!你们用实际行动守护了我们的财产安全。”表达对民警迅速破案,帮孩子找回电动自行车的感激之情。
一天收到两封感谢信,这不仅是群众对南关派出所民警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警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这些感谢信,承载着群众的信任与感激,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南关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感谢信是荣誉,更是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让群众在每一次的求助中,都能感受到公安机关的温暖。”
在南关派出所,像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南关派出所的民警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书写着新时代的公安篇章,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平安与幸福。这些故事,如同春风,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见证着警民携手共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