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郑文帅:

做警营中的“追光者”

工作中的郑文帅

□本报记者 王晓楠 文/图

暂停、回放、暂停……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为了锁定一闪而过的线索,他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动辄就是五六个小时,不断翻看着一帧又一帧的画面,从海量视频中寻找“蛛丝马迹”。1月20日,记者见到了汤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辅警郑文帅,他工作中的状态令人佩服。

自2015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郑文帅一直辅助民警从事视频巡查工作,先后荣获“先进个人”“优秀辅警”等荣誉称号,2024年,郑文帅被省公安厅授予“一级嘉奖”。

2015年,凭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郑文帅选择加入汤阴县公安局辅警队伍。初到视频巡查岗位的郑文帅,对公安工作了解不深。但他不怕苦,不怕累,面对枯燥的视频巡查工作,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一点点摸索出视频软件和巡查方面的知识,训练巡查思维。那段时间,他就像“长”在了办公室,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有时甚至就睡在办公室里。

细微之中 寻找蛛丝马迹

基层派出所是打击违法犯罪的最前沿,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郑文帅参加公安工作后,苦练本领,提升个人素质,在线索摸排、视频资料分析应用、一线抓捕等方面表现突出,先后协助民警侦破盗窃案件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人。

2024年9月,城关派出所辖区接连发生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郑文帅通过调取视频资料发现,多起盗窃案均显示为同一人作为。他发现嫌疑人作案后均在辖区某村中失去踪影,因受到硬件设施的局限,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他没有轻言放弃,经过4个昼夜反复查看视频,还多次步行到案件现场区域实地丈量查看,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逃跑方向和落脚点。他立即向民警汇报,将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

“视频巡查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千头万绪,每起案件侦破的背后,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烦琐且单一的工作,郑文帅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结合平时主动学习的经验,通过小小的屏幕与犯罪嫌疑人展开一场场无声的较量。

帮助群众 用心用力用情

“熟悉辖区情况是做好视频巡查工作的基础,只有足够熟悉,当警情发生时,才可以第一时间调动附近视频探头。”为此,郑文帅几乎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对辖区内上千个视频点位了如指掌。

对于不法分子来说,“天眼”是“照妖镜”,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天眼”是“指路灯”。2024年11月的一天晚上,正在派出所值班的郑文帅接到一名群众的上门求助,这位群众非常焦急,她下午跟14岁的女儿因一些琐事拌了几句嘴,结果女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得知这一情况后,郑文帅耐心安慰这位母亲,详细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女儿的喜好等,并迅速从其居住地周边的视频探头查起。

由于该地处于繁华地带,出门后的道路更是四通八达,郑文帅最终在第三条线路上找到了其女儿的踪影,但一闪即逝。郑文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判断她的去向,并根据线索循线查找,最终在一家网吧附近再次看到女孩儿的身影,此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郑文帅与值班民警火速赶到该网吧,最终找到了女孩。“孩子,你知道你的妈妈有多着急吗?”他和民警对女孩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母女两人安全送回了家。

初冬的深夜虽冷,但郑文帅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当群众获得帮助时,我都会由衷地感到喜悦和自豪。”说到这儿,郑文帅一脸骄傲。

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展示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参加公安工作的郑文帅更是将群众的需求时刻牢记于心,近年来,他参与帮助群众找老人、找孩子、找遗失物品等100多次。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