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林
古人吟秋咏月的诗词,不下千首。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都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秋月玲珑明媚,中秋天清月美,最适合游子、诗人寄托情思。《诗经》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江淹的《别赋》中有“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借月抒怀,把游子思乡的离别之情写得格外缠绵悱恻。春草春水时的分离,秋月秋露下的思念,凝望远方行人去处的惆怅目光,都在这秋思的月夜里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中,“秋露如珠,秋月如珪”两句,更写尽了这位才子的秀逸之气。
每当中秋月圆之夜,多少游子仰望明月,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千里遐思,山高路远,这种思念是多么令人无奈和惆怅啊!就像张若虚诗中所说:“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杜甫以自己战乱之年颠沛流离的感受,在《月夜忆舍弟》中写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哪里的月亮也没有家乡的美啊!陆机写“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白居易写“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王维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牧写“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李煜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苏轼写“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河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等,都是吟月的佳作。
而写秋月、寄情思写得最好的,我认为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大家手笔,疏墨淡笔勾勒出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浩瀚的大海中,一轮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光柔丽壮美。银辉下,大海浩渺壮阔,望月怀远,情思深邃。思乡的夜里,又怎能睡得着呢?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无尽的相思涌上心头。把蜡烛吹灭,到窗外仰望皎洁柔美的明月,直到身上感觉到了露水的凉意,才想起了披衣。月光啊!你虽然明亮,但却无法用手去握,赠予我远方思念的人,只好回去重新入睡,期待在梦中与之相会。整首诗清新吐翠,寄托了诗人的无限深情,真乃写月抒怀不可多得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