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虎
4月,《人世间》作者梁晓声来到古都安阳,掀起了一场文学热。细说起来,安阳与文化这个词有着不解之缘。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一批考古学家在安阳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对殷墟进行了10余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梁思永在安阳发现著名的“后岗三叠层”,有力回应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在殷墟科学发掘过程中,我国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安阳也成为中国考古界的圣地。
安阳与文学有着深刻渊源。西周春秋时期,《诗经·邶风》十九首的发源地就在汤阴县瓦岗镇邶城村。汉末三国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七子”常在邺水畔对酒当歌,雅集作诗,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形成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的“建安风骨”,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曾多次到安阳,采访红旗渠排险英雄任羊成,写出经典名篇《两张闪光的照片》,感动无数读者。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徐贵祥在安阳入伍,在这里走上文学的道路,随后创作的几部军事题材小说《弹道无痕》《仰角》《特务连》《明天战争》,有很多场景都来自安阳。
安阳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欧阳修题记、邵必篆写碑额、蔡襄书丹的《昼锦堂记》(又名“三绝碑”),明代董其昌撰文的《汤阴县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碑等一大批名碑名刻,记录着安阳书法辉煌的历史。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曾在安阳工作20余年,开办了书法学习班,邀请费新我、沙曼翁、王学仲等名家到安阳传授书法,为当代安阳书法崛起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安阳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所在地,在书法的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安阳不仅有甲骨文书法、甲骨文小学,还在积极推广甲骨文广播体操,全国首个《甲骨文广播体操动作规范》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书法正在这片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写美丽新华章。
安阳与绘画有着紧密联系。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市石板岩镇,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三大写生基地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为石板岩镇题写“中国画谷”。石板岩镇目前已有141家写生基地,并成立了写生产业协会,283家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挂牌,年写生人数突破200万人次。英国《泰晤士报》以《中国的山水景观在旅游热潮中吸引学生艺术家》为题,报道了石板岩镇,使这个宝藏小镇再度走红,引发中外读者关注。
有文化,必安阳。“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撰写有考古学经典巨著《安阳》,冯唐的短篇小说集叫《安阳》,痛仰乐队有首歌叫《安阳》。如果你还不了解安阳,还没有到过安阳,安阳这座低调而充满着文化气息的城市正静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