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司法温度守护“少年的你”(洹法故事)

陈新玲与当事人交谈

法官的工作是一份充满正义与希望的工作,在孩子们懵懂地探知世界时,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指引作用,用司法温度守护“少年的你”。——陈新玲

□本报记者 王 璐 文/图

“15年来,我经手过家长里短的民事案件,也经手过烦琐复杂的行政案件。我深知,处理错综复杂的案情背后,不仅是对法律的忠诚与坚守,更是对当事人期待的回应与守护。”8月22日,北关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陈新玲对记者说。

近期,陈新玲审理的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让她对自己作为法官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起案件中,原告小孙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腼腆、内向,时常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为了寻求帮助,小孙结识了外校的小张等人。后来,小张认为小孙不听话,就找借口将小孙约出来,伙同其他人对小孙进行了殴打。在殴打过程中,小孙的手机不见了。在小孙离开后,小张等人捡到小孙的手机后,使用小孙手机账户上的余额进行了消费。回到家后,小孙在父亲的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处理,分别对小张等人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事后,小孙及其父母认为行政拘留决定处罚过轻,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公安机关撤销处罚决定,追究小张等人的刑事责任。

收到案卷后,经过阅卷、开庭审理及向公安机关核实,陈新玲了解到,小张等人大多都有违法前科,家庭教育缺失,原告小孙也存在父母疏于管教的情况。而原告小孙及其父母之所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严惩对方,是由于小孙一方没有得到足额的赔偿款。发现问题的症结后,她决定为双方进行调解。

“我们家孩子被打的身上都是伤!不赔个几十万元,这事儿没完!”庭前调解时,原告小孙的父母情绪激动地说。“孩子大了,我们也管不住,家里也不富裕,法官你看该咋办就咋办吧。”而小张等人的监护人,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当庭调解以失败告终,但陈新玲并没有放弃。庭后,她多次与原告小孙的父母沟通,向他们说明法律对于人身损害赔偿金额的规定,降低其心理预期。同时联系公安机关,一同对小张等人以及他们的家长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就损害赔偿达成了和解,这起行政诉讼案件也以原告小孙一方的撤诉结案。

案件是可以结案了,但事情还没完。陈新玲深知,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位,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些孩子很有可能在今后的人生中误入歧途。签署和解协议后,她以一名母亲的身份,与双方的家长聊起了家常,分享了自己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小妙招,督促他们要对孩子尽到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将家长送出法院时,一名家长说:“陈法官,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们以后一定好好教育孩子!”

陈新玲认为,在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一定要关注案件背后的故事,用法治的力量,为孩子们点燃一盏明灯。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