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庆云 侯沛丽
从事检察工作以来,她始终秉持从检初心,用实干笃行书写从检履历;她勤学善思、笔耕不辍,饱蘸对检察事业的一腔热爱。她就是郭江艳,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3月,她到北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现任第三检察部副主任、三级员额检察官。
辛勤耕耘
种好案管“责任田”
“唯以热爱,可破万难”,是她对待案件管理工作的真实写照。案件管理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业务枢纽,掌握着海量的数据信息。
为切实履行好案管职责,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在每一次指标计算规则变更后,她都会第一时间加班加点汇总分析,将可能涉及的部门、可能受到影响的数据总结梳理归纳,及时呈送到业务部门和领导手中。
2023年年初的一天晚上,郭江艳正在和朋友聚餐,当得知新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下发后。虽然天色已晚,她还是匆匆赶到单位把最新的政策导向及时传达到领导手中。为了及时掌握业务动态,她每周都会对业务数据进行动态提示,每月制作数据分析报告,分析落后指标,查找数据异常原因,跟踪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辛勤耕耘,终有收获。2024年3月,在第三届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中,郭江艳表现优异,被评为“案件管理业务标兵”,被确定为“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人才库成员”。
勤学善思
笔耕不辍“谱华章”
文字材料工作是检察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展示检察工作成效、开展法治宣传、提升检察形象的重要途径。但是文字材料工作艰辛枯燥,单调熬人,很多人不愿意干。郭江艳凭着对工作的执着与担当,常常在节假日期间、下班后,甚至是家人熟睡之时,在电脑前字斟句酌、苦思冥想,把对工作的思考与探索融入一字一句中。
她执笔撰写的《近三年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检察院相对不起诉案件情况分析》《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检察院充分运用检察一体化监督纠正一起法院未执行犯罪记录封存案》被省人民检察院转发;她撰写的《检察机关内部法律监督线索的移送与规范》被《人民检察》转发;她撰写的工作经验做法《犯罪记录封存,16年的困扰解决了》等,2篇被《检察日报》转发、1篇被《河南日报》转发。
传递温度
综合履职“护未来”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一份传递司法温度、守护祖国未来的工作。她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三年来,始终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主动开展社会调查,开展专业帮教工作。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中3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郭江艳发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治理问题,就违法雇佣童工、向未成年人售酒、未成年人有偿陪侍等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她参与办理的王某某猥亵儿童案,向相关部门发送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并与网信、公安、教育、妇联等单位会签《关于做好预防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性侵工作的意见》,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协同共治。
回首来时路,苍苍横翠微。在未来的检察工作中,郭江艳将在检察事业的舞台上,用努力和汗水书写属于“检察蓝”的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