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亚芳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号称“婴幼儿的第一杀手”,是WHO重点监测的卫生指标。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居新生儿出生缺陷之首,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致死原因,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我们该如何科学防治先心病呢?7月20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刘海燕,请他为我们科普防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随着近年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高龄、高危孕妇大幅度增加,每年出生的先心病患儿也在增多,如何科学防治先心病至关重要。”刘海燕介绍,常见的儿童先心病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
“我们通过几个简单的细节就可以发现蛛丝马迹,从而让先天性心脏病无处遁形。”刘海燕说,第一个细节是患儿反复感染。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其多合并心功能不全,反复感染的原因也多与心功能不全有关,且较多时间同左心功能不全时的肺水肿、肺淤血有关。因此,发现患儿反复感染,且常常感染难以控制的时候,要警惕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刘海燕接着介绍,第二个细节是患儿活动后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发生于肺部疾患,但如果患儿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且伴有不能平卧等心衰症状时,可能患儿已经发展为心功能不全期,多数患儿都是以心衰为急症就诊才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所以,反复发作的活动后呼吸困难合并心衰症状时,需警惕先心病的可能。
“第三个细节是患儿口唇、四肢紫绀。紫绀的产生多数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所致,其可发生在口唇、四肢及甲床。如果持续出现不能缓解的紫绀,需进行相关检查,鉴别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刘海燕说,“第四个细节为杵状指。多数先心病尤其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数都伴有杵状指。”
刘海燕接着说:“第五个细节是发育迟缓。先心病患儿往往发育迟缓,即使发育正常也表现出不同正常儿童的体征或者表现,如比较瘦弱、明显营养不良以及其他非正常表现,需警惕先心病的可能。第六个细节是晕厥。小儿晕厥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患儿发生晕厥,可能先心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发展到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可能。所以,一旦患儿发生晕厥,应警惕和鉴别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
“除了以上体征,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表现为其他体征或者症状,如肺动脉高压、蹲踞体征、心律失常等。”刘海燕表示,“一旦怀疑有先心病的可能,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处理先心病的最佳之道。”
“我们把先心病防治分为三级。一级防治:对先心病致病因素的预防,包括外因(父母双方避免病毒感染、接触有害物质)和内因(遗传因素)等。二级防治:对妊娠4个月的母体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对复杂严重、无法彻底矫治的给予优生指导。三级防治:对已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刘海燕介绍,作为河南省儿童先心病筛查项目诊断及治疗定点医院、市慈善总会定点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携手市慈善总会,自2019年起对全市贫困先心病儿童进行免费救助。5月中旬,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筛查适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并进行免费手术的公益活动,全力以赴帮助先心病患儿早日摆脱疾病困扰,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