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邺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父亲的顺口溜

□胡大江

我的父亲胡来玉喜欢说顺口溜。当年他16岁参加工作时,在供销社当营业员,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经常拉着架子车送货下乡,走村串巷,方便农民买货购物,支援农业生产。1950年5月,正是“三夏”大忙季节,他在下乡途中灵机一动,写下一个顺口溜《支农》:群众忙,我也忙,群众吃饭我进庄;加大嗓门高声喊,供销社来了送货郎;送到地里送到场,送到群众心坎上;各种物资样样有,购物就在家门口。

不惑之年,父亲被调到安阳县贫困山区马家公社任党委书记。上任伊始,他没有急于召开会议听汇报,而是利用十多天的时间徒步上山下乡,走村入户,与农民交朋友,了解乡情民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做出三年要办三件实事的规划:在赵家河建水电站;去北齐村打小煤窑;田间地头种泡桐,荒山秃岭要绿化。这就是当年规划的马家公社三件宝——夜明珠、聚宝盆和摇钱树。为了表示决心,他在乡村干部大会上发出誓言:中年入马家,马家就是家;建设新马家,造福千万家。后来,这些规划都变成了现实。

2005年,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依然人老心不老,热心公益事业。当他得知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困难学生杨路伟的情况后,就和北关区工人新村社区负责人李如生一起,每学期资助学费500元,各人自掏腰包250元,助其上学。有人戏称:两个傻老头,都是“二百五”。听到这些话,他一点也不在意,并且在资助现场鼓励被资助者:“年纪不大志气大,什么困难都不怕;今朝立下凌云志,长大成才报国家。”

如今,他编的顺口溜数不胜数,顺口溜伴随了他一生,也给了他无穷的快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