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党建·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位企业家的大爱情怀(争做出彩安阳人)

——记安阳鑫源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庆

北关小学老师给李庆(中)及水冶镇中心校副校长王素芹(右一)介绍学校的变化(本报记者 苏 迅 摄)

□本报记者 苏 迅 马昊宇

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当记者步入殷都区水冶镇北关小学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派暖心景象。校园干净整洁,崭新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草如茵的操场上,学生身姿矫健;一座座多功能教室内,书声琅琅……

从落后破旧到面貌一新、功能齐全,北关小学实现了美丽蜕变。而这一切,无不与李庆这个名字息息相关。

李庆是水冶镇北关村人,现任安阳鑫源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乡邻,20多年来,先后捐资近2000万元支持家乡教育和经济建设,北关小学综合教学楼就是他捐资550万余元建造的。

诚实守信干事业

水冶镇是河南省百强乡镇,连续多年位列百强乡镇之首,民营企业风生水起。在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李庆,从小耳濡目染,兴企办厂的念头时常萦绕在脑海。

机会终于来了。1996年,北关村集体企业选矿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村里准备将选矿厂对外承包。“当年我27岁,年轻气盛,之前没办过企业,手头也没什么积蓄,就凭着胆大、敢干,决心把选矿厂接下来。”提起承包选矿厂,李庆说自己当时真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儿。

一心要接手选矿厂,但8万元承包费又让李庆犯了难。关键时刻,父母、兄弟对李庆倾力支持,帮他凑够了承包费。不懂生产技术,李庆虚心向别人请教,没有管理经验,他就一点点摸索。

“做生意一定要讲诚信。”这是父亲对李庆的嘱托。其父在村里德高望重,从小言传身教,让李庆懂得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这也成为让他终身受益的财富。

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李庆的选矿厂开始运转。他认准一个理儿:做生意一定要诚实守信,保证产品质量。

李庆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严格把关,哪怕产品有一点点瑕疵也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正是靠着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认真劲儿,企业很快扭亏为盈。

追求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2002年,李庆又承包了濮阳市水冶钢铁厂。他抓住机遇,敢于创新,企业做得越来越大,成为水冶镇铸铁行业的佼佼者。

回报家乡显担当

事业蓬勃发展的李庆致富不忘乡邻,不忘反哺社会。“北关村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李庆是这样说的,更是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父老乡亲的。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李庆每年都要吸收一些下岗工人和周边村的困难户到公司就业。从2005年开始,每年春节,他都要为北关村3600多名村民每人发一桶食用油,连续十多年从未间断。农历正月十六是村里古庙会,每年都要唱10多场大戏,而唱戏各项费用李庆都主动承担。每年重阳节,李庆为老人送温暖,开学季为贫困家庭捐资助学。为了方便公司员工、本村及附近村民出行,李庆出资100余万元整修了公司门前道路,公司内部浴室也免费向村民开放……

李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企业领航人,他的爱心播撒得更宽、更远。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带头捐款,家乡抗洪、“战”疫,他慷慨解囊。

2016年7月19日,安阳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西部山区受灾严重。李庆不但为殷都区抗洪抢险捐款80万元,还租了两辆大巴车,带着儿子女儿及100多名员工,第一时间赶到马家乡参加抢险救灾,为受灾群众送去面粉2500公斤。同时,他让工人驾驶公司的两部工程车,投入马家乡、磊口乡等地抢险救灾工作。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好的教育是能让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说起带着儿子女儿参加抢险救灾,李庆深有感触。

疫情是一场大考,三年抗疫,李庆用行动奏响了一曲奉献之歌。2020年疫情刚暴发,李庆便向殷都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捐款30万元,同时向北关村村民、镇中心校捐赠口罩3万余只以及消毒液等物资。因防疫需要,公司封控管理,李庆便让500余名员工免费吃住在公司整整21天,彰显了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情系教育不言悔

“我家在安阳市,今年刚参加工作,当时听说分配到了村里的小学,还有点儿失望,心想一个村小学一定很破旧。来了以后才发现环境这么好,软硬件设施甚至比市里的一些学校都要好,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站在漂亮的操场上,北关小学教师马越高兴地对记者说。

事实正如马越所言。去年春天,当得知北关小学缺少建设资金时,李庆当即决定为家乡教育尽力。从当年6月开始,李庆累计投入资金550余万元,为北关小学新建了一座综合教学楼,硬化了操场,铺设了塑胶跑道,新建了足球场、篮球场,并对学校另一座旧教学楼进行了装修。

今年秋季开学,天气还很热,李庆听说学校没钱安装空调,当即出资10多万元,为教室、功能室装了20台空调。“学校硬件的改善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变化,体音美课不但全开了,而且效果很好,特别是我们的阳光大课间,代表水冶镇到殷都区参加比赛并获奖。”北关小学校长曹海峰兴奋地说。

近年,水冶镇中心校采取“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模式,以6个学区校和6个教育集团校为龙头,下辖15个学校,全力带动全镇学校同步发展。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水冶教育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中心校校长王海峰和他的同事评价都很高,我很受触动,这是我投资建学校的主要原因。”李庆发自肺腑地说。

“孩子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学校条件好了,孩子就愿意来上学,也能留住老师。在10年、20年甚至几十年后,能够让村里的孩子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李庆心系教育的情怀。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