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区·龙安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龙安区:

让餐厨垃圾实现循环再利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奋战三季度 跑出加速度)

工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内作业

餐厨垃圾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俗称“泔水”。与生活垃圾处理不同,餐厨垃圾有专门的处理流程,其收运处置工作事关城市文明与民生福祉。自今年4月10日安阳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及粪便协同联合厌氧消化处理项目试运营以来,餐厨垃圾经过多次处理,终将华丽变身——

□本报记者 申 昕 文/图

7月21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龙安区马投涧镇的安阳市静脉产业园,放眼望去,占地面积约6.67公顷的偌大园区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办公楼、综合处理车间、沼渣脱水干化及锅炉房、干泥暂存库、污水处理间等功能区域分布其中,这就是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及粪便协同联合厌氧消化处理项目所在地。

什么是静脉产业?区别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动脉产业,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总投资约5.9亿元的安阳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及粪便协同联合厌氧消化处理项目是省重点建设项目、市重点民生工程,于2021年1月1日开工建设。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如期推进,今年4月10日实现试运行。

该项目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集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粪便于一体的处置项目,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餐厨垃圾200吨/日(含地沟油20吨/日)+市政污泥400吨/日+粪便100吨/日,日处理能力为700吨,年处理量可达到25.55万吨。该项目投入运行后,可以实现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及粪便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我市主城区及安阳县、汤阴县城区所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粪便,可以满足我市未来30年的垃圾处理需求。”该项目运营公司副总经理杨英伟告诉记者,项目采用“预处理+联合湿式厌氧消化”工艺,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粪便经过物流通道后在预处理车间分别进行预处理,形成的浆液通过均质罐调和后泵送至厌氧罐,经过28天中温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供全厂热循环使用,沼渣经过脱水干化后会作为园林绿化用土,沼液经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中央控制室是实现垃圾变废为宝的神经中枢,通过大显示屏可以清晰地看到垃圾焚烧发电的整个工艺流程以及生产环节的实时数据,方便工作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安全控制和污染控制。”杨英伟介绍,操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内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对全厂各生产系统的监视、控制及设备的远程操作,随时掌握全厂各个区域和设备的实时状况,确保处理全过程安全、无污染。在垃圾处理车间的参观通道内,记者观察到,经过上料、大物质分拣、粉碎、脱水、发酵等多个环节,餐厨垃圾被专业设备吃进“肚”中,再吐出有机肥生产原料、生物柴油等,实现变废为宝。

“厨余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容易腐烂、发酸发臭、滋生蚊蝇,需要及时清运、高效处理,然而传统的厨余垃圾大多被用于喂猪、喂鸡甚至随意倾倒,不仅污染了空气,还污染了土地。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及粪便协同联合厌氧消化处理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以实现碳减排约8.62万吨,缓解我市碳排放压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模式。”杨英伟说,不仅如此,该项目与垃圾发电项目在水、蒸气、地磅及物流通道方面能够进行协同,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社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提升我市人居环境质量注入新的动力。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