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亚杰 文/图
2021年,殷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商贸活区、生态美区”的发展战略和“两区三地”战略目标,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提升工程,老旧小区普遍面临的“脏乱差”逐步被“净洁美”取代。环境提升了,设施齐全了,居民幸福感更强了,大家纷纷称赞,老旧小区改造,“改”出了幸福新生活!
钢五区社区是梅园庄街道成功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该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的生活承载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6月24日,记者在该小区看到,居民住宅楼外观整洁亮眼,小区内道路平坦,LED路灯、分类垃圾箱、停车位等设施齐全,人们在绿树环绕的小区内悠闲散步。钢五区社区负责人介绍:“在区住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区实行了改造提升,包括铺路、广场整修、雨污管道分流等。小区道路全部铺设了柏油,人行道上的道板砖、路沿石得到更新,绿化率大大提高,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小区内安装太阳能路灯280个、广场装饰灯29个、单元楼门口吸顶灯140个,停车位增加至600个,满足了居民对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的要求。”
2019年至2021年,梅园庄街道相继把部分老旧小区楼院列入改造范围,在改造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基础优先”工作思路,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当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来抓,获得了小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下水管道的改造是一大难题。由于管道老化、堵塞、漏水,居民对此意见较大,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邻里纠纷。为妥善做好这项工作,钢五区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等,以全面做好服务的姿态进行协调沟通,帮助居民妥善办理相关手续,推进了下水管道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目前,该小区已完成下水管道改造工作。钢五区社区还抓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大力建设党建文化,推行便民措施,开展群团活动,目前已建成一座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了老年大学,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文艺课程,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现在的钢五区社区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洁、邻里关系和睦,这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也是殷都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
殷都区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殷都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老旧小区改造当成重点民心工程去抓。2021年,殷都区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3个,涉及6个乡镇(街道),改造总建筑面积近51万平方米,200栋居民楼的6300余户居民从中受益。就具体工作而言,主要包括分片区对一些老旧小区实施完善提升工程。
根据区域位置,殷都区将打造梅园、铁西、清风3个具有不同文化元素的特色片区,完善提升内容包括墙体粉刷、外墙保温、窗户更换等;对老旧小区配套道路进行提升,计划完善提升小区周边道路及背街小巷57条,目前已竣工56条。
3个片区当中,梅园片区将被打造成具有企业元素的特色片区,范围包括果园新村、孝民屯新村、东风乡医院楼等20个老旧小区。计划完善提升道路及背街小巷14条,目前已竣工14条,其中,钢三路(文源街—文明大道段)将结合企业文化进行亮化提升,进而成为示范道路。铁西片区将被打造成具有殷商文化的特色片区,包括新兴小区、统建楼等96个老旧小区。计划完善提升道路及背街小巷28条,已竣工28条,以铁三路(安钢大道—文峰大道段)为示范道路,将其打造成具有殷商文化特色的示范道路。清风片区打造成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片区,包括水厂家属院、木器厂家属院等57个老旧小区。计划完善提升小区道路及背街小巷15条,目前已竣工14条,其中清风街(铁一路—中州路段)将成为示范道路。
“所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施工,一些顺利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小区积累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我们将在全区进行推广。总之,我们会继续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不断满足居民改善小区环境的需求,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殷都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