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8月11日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我市文化旅游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现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我市将加快打造“两核三板块六组团”的发展格局,以保护、传承、弘扬甲骨文文化、红旗渠精神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真正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2008年5月7日,我市正式挂牌“中国书法名城”,书法队伍不断壮大,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目前已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70多人,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书法、美术事业蓬勃发展,擦亮了“中国书法名城”这张文化名片。
千年文物“活”起来,文创产品“火”起来。为进一步发挥殷墟、两汉、北朝等重要遗址考古工作向更广领域发展,让各界人士能够真正走近考古,我市开展了考古志愿者活动,目前已开展4期考古志愿者活动,累计报名200余人。为提升广大市民对文物的关注度,我市集中开展了“我在安阳拍文物”活动。
近年,我市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赋能群众多彩生活。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汤阴博物馆开馆,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6个。随着殷墟遗址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安阳博物馆改陈、改建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滑县博物馆等县级博物馆的建成和使用、安阳老城古建筑开辟专题博物馆等项目的实施,我市正在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多元化的博物馆名城。
社教活动精彩纷呈,到博物馆看展览成为社会新风尚。我市每年开展各种社教、研学活动400多场,年接待观众200万人次,年举办或引进展览40余个。此外,全市上下期盼已久的市文体中心体育馆将全面投入使用,体育馆及展览馆也将逐步完成建设。全市文旅工程建设平稳有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本报记者:尚丽娟 刘龙龙 姜蕴真 邱 峰 郭 荣 郭 凡 任贵伟 高学艳 李婧瑜 张 璐 李 阳 侯沛丽 王晓楠 黄亚楠 王都君 张武杰 本报特约记者:徐淑霞 通讯员:马启飞 涂胜男 吕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