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扎扎实实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习,淬炼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我市大力实施“百千万”计划,选树100名优秀党员先进典型,建强1000个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党员代表、市救助管理站原站长许帅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尤其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体党员践行了自己的承诺,把“党员”二字书写得更加苍劲有力。
建设新时代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00期,培训人员1.4万人次,完成调训干部350人次;红旗渠干部学院办班2870期,培训学员15.3万余人次。
筑牢基层治理党建基石。全市组织系统扎实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共培训党员9.6万人次;县、乡两级建立“互联网+”党建微平台122个,覆盖全市党员22万名;积极推进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269个村(社区)“两委”全部完成换届,高质量实现“一肩挑”;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131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覆盖;大力实施“活力城市党建计划”,街道、社区党建优化1207个管理服务网格和1223支网格服务团队,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服务体系。(本报记者:尚丽娟 刘龙龙 姜蕴真 邱 峰 郭 荣 郭 凡 任贵伟 高学艳 李婧瑜 张 璐 李 阳 侯沛丽 王晓楠 黄亚楠 王都君 张武杰 本报特约记者:徐淑霞 通讯员:马启飞 涂胜男 吕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