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力打好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显著增多,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遍增强。
我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环境空气质量稳步好转:2020年,全市PM10年日均浓度值104微克/立方米,PM2.5年日均浓度值62微克/立方米,与“十三五”初期相比,PM10浓度下降32.9%,PM2.5浓度下降27.9%。2020年5月至9月,连续5个月PM2.5月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2014年有PM2.5监测记录以来的首次。2020年~2021年秋冬季,全市重污染天数累计22天,低于国家下达目标8天;PM2.5为81微克/立方米,低于国家下达目标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8%,改善幅度在“2+26”城市排名第六,在“2+26”城市河南省7市中排名第一。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8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目标要求,优于Ⅲ类的好水比例达87.5%,比“十三五”初期上升了37.5个百分点,全市23个市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020年,我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率在全国337个地市中排第二十三名,在全省排第一名,是全省唯一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前30位的城市。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在100%。
我市多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高度认可。我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4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优秀等次;市生态环境局被生态环境部表彰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滑县分局被表彰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随着“安阳蓝”不断刷爆朋友圈,2018年“安阳蓝”被评为民生实事全市第一。(本报记者:李 雪 任玉霞 刘龙龙 李 坤 李 杉 李庆龄 赵 慧 常秀明 通讯员:王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