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国家住房保障工作进入了新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实现全市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种住房保障产品全方位满足群众需求。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起始于1999年,2010年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大规模建设,2012年已开展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以及廉租住房货币补贴等住房保障方式。我市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4654套,已经全部建成,基本分配完毕,仅存部分房源用于流转分配。在实施实物配租的同时,我市还实行了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010年以来,累计为46086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发放补贴资金8414万元。
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是解决群众生活痛点、解决历史顽疾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2010年以来,我市共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03017套,已经基本建成50507套。
1999年,我市开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是全省省辖市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20多年来,我市共建设经济适用房30478套,全部为市区项目,已经全部分配到位。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为住房保障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五房一补”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为切实抓好住房保障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后来两个小组合并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2015年,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重点转移到棚户区改造上,又针对棚户区改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明确了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具体办法,为推进我市棚户区改造融资工作奠定了基础。2013年,我市公租房、廉租房并轨运行,取消了租赁型保障房的收入和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也可申请保障性住房,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报记者:李 雪 任玉霞 刘龙龙 李 坤 李 杉 李庆龄 赵 慧 常秀明 通讯员:王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