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理材料,明确中心
我们写新闻报道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如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或说明什么道理,抒发什么感情,让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写作文三分在写作,七分在选材。我们在确定好中心思想后,就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凡是跟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就要详写;跟中心关系不密切但又有关的材料就要略写;跟中心无关的材料,就要舍去。
四、调整顺序,搭好骨架
拟定标题,确立中心,选好材料后,就需要我们有序地组织材料,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顺叙,即按照时间、事件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记叙。这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如《一面》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2.倒叙,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和情况。如《驿路梨花》,从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倒叙的写法。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情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件从前的事,或者另一件事,这就叫插叙。插叙在全文中只是一个片断,插叙内容结束,文章仍要回到主要事情上来,把中断的线索重新接上。
五、结尾有力,韵味无穷
古代作家对文章的结尾很有讲究,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就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那样漂亮、优美,中间内容要像猪的肚子一样充实饱满,结尾部分要像豹子的尾巴很有力量。常见的结尾方式有首尾呼应、画龙点晴、抒发情怀等。
1.首尾呼应
一般是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例如《把梦想带给花季》一文中,首段是这样写的: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段是这样写的: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运记着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2.画龙点睛
在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
例如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一文的结尾段兼用议论和抒情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像晚餐后的沉思冥想曲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3.抒发情怀
在结尾以高昂的笔调抒发情怀,从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旨,它能拨人心弦,感人肺腑。
例如《老师,只有您站着》这篇歌颂赞美老师的文章中,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在我们坐着的时候站着,在我们站着的时候也站着,只有您,老师。您一生都是这么站着,站在我们面前,站在我们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