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陈晓峰:

车流人海二十三载 全力以赴守护平安

□本报记者 王晓楠

10月10日,清晨7时,晨光熹微,安阳桥南路口已是一片车水马龙。一个瘦高的、穿着藏蓝警服的身影,笔挺地站在路口中央的车流里。转身、挥手、吹哨、引导……他的动作如同精准的节拍器,让原本嘈杂喧嚣的街道逐渐变得畅通而有序。对每天路过的市民而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勤务二大队民警陈晓峰的“背影”,已是23年来雷打不动的街头风景。自部队转业入警以来,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马路上的方寸天地。

路口“螺丝钉”:

交通安全守护者

“陈警官就像路口的‘活信号灯’,有他在,早高峰总能顺利通过。”出租车驾驶员杜先生每天清晨都会经过安阳桥南路口,提起陈晓峰,言语间满是敬佩。安阳桥南路口因地形特殊,无法安装信号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早高峰车流量峰值时能达到每小时千余辆,曾是北关区出了名的“堵点”。2019年,陈晓峰主动请缨负责该路口的疏导工作。经过一周的观察记录,他总结出“分段放行、重点引导”的疏导方法,即早高峰时段站在路口中央,先引导横向非机动车快速通过,再指挥纵向机动车分批通行,短短20分钟就能缓解拥堵。

“陈警官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疏导技巧手把手教给我们。”辅警张涛跟着陈晓峰执勤5年,最难忘的是刚入职时的场景。“第一次在二旅社交通岗执勤,我手忙脚乱,陈警官就站在我身边,一边示范手势,一边叮嘱要领,现在我也能独立应对高峰车流了。”2024年7月,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二旅社交通岗作为市中心关键路口,需要民警一天值守3到4小时。大队领导考虑到陈晓峰已58岁,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找他谈话时,他却笑着说:“我没问题,这种有意义的事,我也想再出一把力。”

从7月到11月,近5个月时间里,陈晓峰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最晚离开,在他有条不紊的指挥下,路口秩序井然。有一次暴雨天,陈晓峰在路口执勤时,看到一位老人推着轮椅缓慢地通过马路,他立刻跑过去,冒雨把老人护送到对面,虽然自己的警服全湿透了,但他却只说“应该的”。23年来,北关区的20多个主要路口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执法“暖心人”:

铁面背后有温情

“陈警官的执法,我们心服口服!”曾因驾驶报废车被查处的司机王某,如今每次路过柏庄中队,都会主动跟陈晓峰打招呼。2024年7月24日下午,陈晓峰带领辅警刘现军在107国道巡逻时,发现一辆轻型厢式货车行驶缓慢,示意司机停车检查。司机李某只出示驾驶证,却回避出示行驶证,陈晓峰当即比对车辆信息,发现该车已报废。更可疑的是,李某声称车厢装的是汽车配件,却拿不出钥匙,陈晓峰闻到车厢里有刺鼻气味,果断将车辆带回中队核查,打开车厢后,竟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五六吨重的汽油罐。原来,李某为了牟利,改装报废车偷运汽油。

“当时我以为要被重罚,陈警官却跟我讲道理。”李某回忆,陈晓峰没有直接开罚单,而是拿出事故案例对他说:“报废车刹车性能差,拉着汽油跑,一旦出事,不仅自身危险,还会危及路人,这不是小事啊。”最终,李某接受了处罚,还主动联系报废厂处理车辆。后来李某的朋友想购买报废车,他还特意提醒“别违法,找陈警官咨询政策”。

“执法不是为了处罚,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安全的重要性。”陈晓峰说。今年春运期间,辅警闫泽庚跟着他查处一辆超载大货车,司机求情说“家里有老人要养,少罚点”。陈晓峰先让司机看超载引发的事故照片,再解释:“超载会压坏路面,刹车也会失灵,你出事了,老人怎么办?”最后,他帮司机联系了转运车辆,让货物安全送达。司机感动地说,以后再也不超载了。

“陈队长常说,我们手里的‘交通法’是武器,更是保护群众的‘盾牌’。”教导员樊勇告诉记者,陈晓峰执法23年来,没有一起投诉,反而有10多名群众专门到大队表扬他,“他从不‘一罚了之’,总会花10分钟给违法者讲后果,让大家真正认识到错误,这就是‘有温度的执法’。”

应急“急先锋”:

危难时刻冲在前

“要是没有陈警官,我儿子的手指就保不住了。”今年7月15日,在灯塔路地区医院,市民张先生抱着刚做完手术的儿子,紧紧握着陈晓峰的手,泣不成声。当天上午,张先生开车送儿子去医院紧急治疗断指,可医院门口堵车,他正着急的时候,遇到在路口执勤的陈晓峰。“我当时喊了一声‘警官,求你帮帮我’,他立刻跑过来,抱起孩子就往急诊室跑。”张先生回忆说,从停车场到急诊室有300多米,陈晓峰跑得飞快,及时把孩子送到了医生手里。

“这是我的分内之事,本职工作。”面对感谢,陈晓峰总是这句话,但同事们知道,他每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毫不犹豫冲在前面。今年1月13日,正值春运期间,陈晓峰在107国道巡逻时,发现一辆大货车尾部冒黑烟,他立刻驾车追上去示意司机停车。“当时驾驶员还不知道咋回事,下车一看,货车后轮已经发烫,再开就可能起火。”闫泽庚说。陈晓峰帮司机联系了维修人员,还守在旁边直到问题解决,驾驶员张先生感动地说:“谢谢!你救了我,也救了我们一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