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荣 通讯员 侯宪丽
今年以来,林州市坚持党建引领,精心打造“大讲堂”学习平台、“大家谈”交流平台和“大比武”实战平台,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服务群众效能。截至9月底,全市网格累计“吹哨”超15万次,成功办结民生实事14.7万件,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8.85%,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治理实效。
“大讲堂”:从“知识输出”到“效能落地”
政策落地、矛盾调解、应急处置……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干部是否“明白怎么干”,直接关系到治理效能。林州市创新开设“高效能治理大讲堂”,组织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明白人”及高效能治理专班工作人员轮流授课,开展“干部教、教干部”的实战培训,真正把政策语言转化为一线工作中可操作的实用方法。
“大讲堂”围绕当前基层治理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首期“大讲堂”上,林州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负责人就如何依托接诉即办平台助力高效能治理,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实操演示。“这种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以往政策宣讲容易停留在条文解读,现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示,政策条款变得清晰明了,工作要求转化成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案。”振林街道山水甲秀社区党支部书记冯路平说。
在传授方法的同时,“大讲堂”更注重呈现实效。第二期“大讲堂”中,黄华镇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生分享了他们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网格管理破解治安难题、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成功实践。该村依托特色产业,构建了集吃、住、游、玩、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营业额突破2500万元,带动300余名妇女就业,村集体收入突破86万元。从昔日的“上访村”蜕变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魏家庄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大家谈”:从“人人会讲”到“人人能干”
“3月,在林州市委的组织下,我们一行20余人先后赴郑州市金水区、管城区和成都市天府新区、青羊区就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考察学习。”开元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艳松在晨会上,分享了将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思考,并提出了“开元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案,拉开了“基层高效能治理大家谈”活动的序幕。
开元街道依托每日晨会,组织党员干部广泛讨论、深入思考。领导班子带头,各工作区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民警等依次发言,结合岗位实际,谈认识、讲思路、提举措。
“高效能治理,关键在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不仅是态度,更是能力。”6月27日,开元街道北关工作区区长刘海峰围绕“执行力”,结合网格事件响应、民生诉求处置等实际案例,阐述如何通过明确责任、限时办结、闭环管理推动政策落地、群众满意。
该街道“活力开元”公众号每周二、周五定期推送专栏,已发布38期,营造“边讲边干、以讲促干”的氛围。通过持续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基层干部不仅“人人会讲”,更在实干中锤炼“人人能干”的能力。
开元街道以“大家谈”为切入点,着力将话语转化为行动、把思路落实为成效,构建起具有开元特色的高效能治理体系,为全市提供了可借鉴、可落地的基层治理实践样本。
“大比武”:从“点上出彩”到“面上开花”
振林街道以“大比武”为契机,推动基层治理从个别社区的“点上出彩”迈向全域的“面上开花”。
在振林街道阜民社区,“阳光议事厅”通过“问题收集、议题形成、协商议事、结果公示、落实反馈”五步工作法,搭建起居民、社区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有效解决了电缆更换、充电车棚建设、噪声扰民等一系列民生难题。“以前反映问题找不到门路,现在有了‘阳光议事厅’,很快就有回音。”阜民社区居民李绿林说。
林隆社区着力做好“微网实格、警网融合、红色物业、六心服务”四篇文章,打造了高效能治理的“林隆样板”。其警网融合工作通过办公场所、组织架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两下降”和“两提升”:警情同比下降38%,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62%,居民安全感从68%提升至92%,居民满意度从72%提升至93%。
李庄村围绕“城中村改造+商贸繁荣”的定位,有效实现了生活圈“微网格”治理、商贸圈“联盟式”治理和发展圈“协同式”治理。与去年同期相比,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50%,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带动就业510人,逐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商贸型城中村”治理模式。
自7月29日起,“红色振林”公众号每周推出2期村(社区)治理模式,以“大比武”的方式促进经验交流与全域推广。截至目前,已累计展示16个村(社区)的治理实践,营造出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一村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大讲堂”提升能力,“大家谈”汇聚众智,“大比武”激励争先,如今的林州正以多种方式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激活全民参与的共建合力,推动工作模式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共治”,实践成果也从“局部试点”扩展到了“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