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娴
针对连日来的阴雨天气,农业农村部紧急组织全国24家农机制造企业,调集24万台履带式收割机、近2000台移动烘干机助力河南秋收“保卫战”。
今年秋收举步维艰,一是持续降雨,导致田间太湿,轮式收割机下不去地;二是收获的粮食太潮,晒不干。这直接卡住了河南秋收的“脖子”。好在有从全国各地调拨过来的“铁架战车”,解了燃眉之急。从中也可看出,农具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农业生产发展来看,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具不断迭代更新,而且发展迅速。从用于“纯手工”生产的镰刀、铁锹到半机械化的播种机、收割机,再到现在普遍使用的、机械化的联合收割机、自走式喷灌机、无人机等,新农具的不断更新,加速了农业生产进程,让劳动者从生产中解放出来,种地变得更轻松。
但是,从今年的秋收形势来看,新农具需要再更新。因为鲜少碰见类似今年的极端天气,北方地区的农民很少有常备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虽然2023年河南出现“烂场雨”,社会化服务主体也有上新烘干塔等新设备,但数量上仍难以应对今年的特殊形势。显然,从“烂场雨”到连阴雨,要想削减特殊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新农具的助力必不可少。
当前,“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各地要利用好政策东风,指导和推动农民、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更新农业装备,让农业机械更加智慧、绿色、高效,使新农具不仅能应对恶劣天气,也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更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如此,新农具的再更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