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伟 文/图
“家里年轻人外出打工,正愁玉米没法收,没想到志愿服务队冒雨踩泥,把玉米全收回来了。”10月10日,看着家门口堆放整齐的玉米,滑县焦虎镇晏口村年近七旬的王大爷难掩激动。连日阴雨让当地秋收陷入“泥沼”,晏口村村“两委”迅速行动,带领群众与天争时、与雨赛跑,“雨口抢粮”保秋收。
农机换装破困局
安全抢收不松弦
“持续阴雨让收割成了难题,心里急得像火烧。虽说买履带式收割机要花不少钱,但作为村干部,必须先帮乡亲们解决问题。”村党支部书记、种粮大户王鹏杰的话,道出了全村人的迫切需求。面对轮式收割机下地难的困境,晏口村村“两委”响应焦虎镇党委、政府号召,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王鹏杰带头购置履带式收割机,村里再协调同类型设备投入抢收,新设备在泥泞田地中高效作业,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同时,村里成立专项检查组,每日对农机设备全面检修,反复叮嘱农机手注意湿滑路况、避开田间积水区,确保每一次作业安全有序。
志愿队伍冲在前
先人后己显真情
“先收困难户、独居老人的地,自家的地往后排。”这是晏口村“秋收志愿服务队”不成文的规定。在村党支部发动下,在家党员、青年团员、返乡大学生迅速集结组成服务队。每天一大早,队员们就穿着雨衣、扛着农具下田,深一脚浅一脚帮困难群众收割、搬运玉米。
“年轻人有力气,帮老人把粮食收回家才踏实。”志愿者张红擦着脸上的雨水,熟练地将玉米装进麻袋。原本计划帮家里收粮的她,看到村里号召后第一时间报名,优先帮群众抢收。在服务队带动下,不少村民自发加入:有人帮忙运粮,有人在家烧好热水送到田间,全村形成“互帮互助抢秋收”的暖心氛围。
晾晒烘干双保障
守住百姓“粮袋子”
为破解晾晒场地短缺问题,晏口村秉持“应开尽开”原则,将健身广场、村委会大院等公共空间打造成“全域晒场”,提前清理场地、划定区域、配备避雨油布,确保“晒粮有处、遇雨能护”。
针对湿粮积压问题,焦虎镇政府迅速摸排辖区烘干资源、调配机具,协调3个“收粮烘干”服务点开足马力抢烘,并通过村民群、村广播实时更新设备运行状态与预约方式,保障秋粮颗粒归仓,在干群同心努力下,晏口村秋收高效推进,截至10月10日已提前完成本村抢收任务;同时,焦虎镇秋粮收获完成90%以上。
“秋收不是终点,秋种衔接要跟上。”焦虎镇党委书记张亚卫表示,镇里已组建专项工作组:一方面持续跟进秋粮烘干晾晒,确保颗粒归仓;另一方面加快农田排涝,安排农技人员监测土壤墒情、指导村民适时播种小麦,全力保障“秋收满仓、秋种及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