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北关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铁脚板”跑出实数据 “拉家常”听到真需求

——解放路街道洹园南社区扎实推进残疾人信息动态采集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张璐

9月30日上午,北关区解放路街道洹园南社区网格员小夏敲响了独居残疾人张先生家的门。“张叔您好,我们来给您更新一下信息,顺便聊聊您最近身体怎么样。”为全面掌握辖区残疾人基本状况与服务需求,提升精准化帮扶水平,近日,解放路街道洹园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微网格”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深入推进残疾人基本信息动态采集工作。一场以“敲门问需”为主题的暖心行动,在社区内全面展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位残疾人家中。

“党建引领+网格管理”

实现信息采集全覆盖

洹园南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为单位,将残疾人基本信息动态更新工作纳入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此次信息采集涵盖个人基本信息、经济与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无障碍设施需求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把握残疾人的实际状况与服务缺口。

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员+志愿者”联动机制,通过电话预约、微信沟通、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据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永超介绍:“信息动态更新是精准助残的第一步,更是连接政策与需求的关键桥梁。我们必须把基础打牢、把数据做实。”

“敲门问需”更问心

网格员成了“自家人”

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社区网格员不仅承担数据登记任务,更是政策宣传员、情感联络员和困难帮扶员。他们用真情敲开了残疾居民的家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心门”。

网格员小夏在走访独居残疾人张先生时,发现他对最新帮扶政策和申办流程并不了解。她没有简单记录信息就走,而是坐下来耐心讲解政策细节,从申请条件、所需材料到具体流程逐一说明。见张先生行动不便,她主动用手机帮他拍摄证件照片、填写电子表格,并现场协助其提交申请。“真没想到,坐在家里也能办成事!”张先生激动地说。

这样的场景在洹园南社区并不罕见。小夏说:“我们每次入户,都先聊家常、再讲政策。让居民放松下来,他们才愿意说真话、讲实情。”这种“有温度”的工作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准确度,更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

精准帮扶“一人一策”

大数据赋能“微服务”

信息采集只是起点,精准服务才是目标。洹园南社区在全面掌握残疾人信息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数据运用与服务深化。借助大数据分析,社区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分类梳理,初步制订“一人一策”个性化帮扶计划。

范永超书记表示:“我们要让数据‘活’起来,把数据资源转化为‘服务清单’。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把动态更新与政策落实、志愿服务、康复援助紧密结合,真正实现‘采集—分析—服务’闭环管理。”

洹园南社区以“微网格”撬动“大民生”,借助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不仅完成了残疾人信息的动态更新,更实现了政策与人群的精准对接、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匹配。通过一双双“铁脚板”跑出来的一手数据,通过一句句“拉家常”问出来的真实需求,社区真正把服务做到了残疾人的心坎上。

未来,洹园南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网格+助残”工作模式,持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以实际行动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织密更有温度、更有尊严的民生保障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