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党建·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护人民财产 彰显军人本色(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记“最可爱的人”驻军某部战士张立锟

□本报特约记者 张更明

不惧风霜雪雨、不畏艰难险阻,敢用血肉之躯一次次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就是军人本色使然。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展现出了一名军人的优秀品质,他就是人民子弟兵张立锟,奋不顾身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张立锟,1982年出生在陕西一个小县城。2000年参军入伍,在部队表现优异。2002年,年仅20岁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士兵等称号。

2004年11月20日下午,在安阳市胜利路上,突然响起声嘶力竭的叫喊:“有人抢包了!有人抢包了!”此时,外出办事途经此处的驻军某部战士张立锟听到喊声,迅速循声望去,只见两名男子在前面跑着,其中一名男子拎着一个黑色手提包,后面一名男青年边喊边追。当他意识到发生抢劫时,他本能的反应是追上去抓住歹徒,夺回手提包。张立锟迅速向两名歹徒追去,在追到一个小巷时,终于追上了拿包的一名歹徒。他用一只手死死攥着夺回的手提包,另一只手则紧紧扯住歹徒的衣服,准备将歹徒擒获交给警方。眼见被张立锟拖住,脱身不得,歹徒穷凶极恶,拿出刀子,回过身来便向张立锟的腹部刺了一刀,随后挣脱张立锟的手,再次向远方逃去。

很快,后面被抢的男青年也追了上来。看到张立锟抱着夺回的手提包,捂着肚子倒在地上。男青年吓坏了,他赶紧拨打110报警,并迅速将张立锟送到了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原来,被抢的男青年名叫王强,当年21岁,在北京某杂志社工作。当日他从青岛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安阳,准备到市航空运动学校看一个朋友的弟弟。当日12时许,王强想取些钱,他在一家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站了一会儿,又打消了取钱的念头。据他回忆,可能就是他徘徊在取款机前的时候,被打劫的歹徒盯上了。王强提着手提包沿着街道漫步,就在这时,两个青年男子从他身后靠近他,飞快地抢走了他的手提包。王强说自己当时吓蒙了。愣了一下后,他大喊:“有人抢包!”王强一边追一边喊,眼看着歹徒越跑越远。这时,正好张立锟听到他的呼喊声,挺身而出,飞快地向歹徒逃跑的方向追了上去……

经过近3个小时的手术,被歹徒刺伤的战士张立锟才被推出了手术室。等候在手术室外的王强一见到张立锟,立即紧紧握住他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虽然受了重伤,但战士张立锟年轻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他一边安慰王强一边略有遗憾地说,手提包拿回来了,可惜让歹徒跑掉了。

据张立锟的主治医生介绍,当时他腹部的外伤长1.5厘米,经检查,腹腔膜被刺破,险些刺中肝脏和大肠。

“张大哥,听了您的事迹后,我们全体师生无不为您的勇气所折服,为您的正气所震撼!”2004年11月26日上午,安阳广播电视大学的共青团员代表手捧鲜花等慰问品来到张立锟所在医院,向勇斗歹徒而受伤的子弟兵张立锟表达了最诚挚的敬意。在张立锟的病床前,安阳广播电视大学的共青团员代表宣读了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同学们表示,以往我们只知道英雄出现在电视上、故事里,今天才发现英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就是和我们一样年轻的同龄人。在兵哥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的良知和正义感,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一名军人对祖国、对集体、对人民的热爱,张立锟的事迹给我们这些大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2005年从部队转业后,张立锟又回到了陕西老家。参加工作,娶妻生子,与歹徒搏斗的这个经历,他从没有和别人提起过。大家都不知道,身边这个退伍小伙,曾经在持刀歹徒面前毫无惧色。即使是妻子,他也没提起过。当妻子问起他肚子上的伤疤时,他半开玩笑地说这是阑尾炎手术留下来的。直到有一年搬家,收拾柜子时,儿子看到了藏在柜子底的军功章和省里、市里的表彰证书。孩子缠着他,坚持让他讲军功章背后的故事,他才讲述了当年的这个经历。也是那时,他的妻子才知道了爱人腹部的伤疤,是英雄勇斗歹徒的“勋章”。

张立锟说,也是从那时起,他感觉儿子看自己的眼神变了。看得出来,儿子由内而外满满的自豪感。在儿子身上也有了很大变化,他积极地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乐于助人,阳光向上……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