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安阳战役:从胜利走向胜利((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山河壮歌——安阳抗战记忆⑨)

□本报记者 刘斐

洹河奔涌,见证烽火岁月;太行巍峨,回荡冲锋号角。

1945年6月30日,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政委李雪峰指挥9个主力团及3万民兵,向安阳城西日伪军发起猛攻。这场被称为安阳战役的攻坚战,以三路突击、三战连捷之势,摧毁敌碉堡群百余个,毙伤俘日伪军3300余人,解放国土15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成为安阳抗战走向全面胜利的关键一役。

“当时,作为豫北、冀南的交通枢纽,安阳盘踞着7000余名日伪军,他们在安阳城以西地区构筑了规模庞大的据点和碉堡群。”8月26日,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何辉向记者讲起这场奠定安阳抗战胜局的战役,“这是三战连捷,破敌‘钢网’。”

战役从1945年6月30日凌晨打响,至7月9日结束。其中,水冶之战全歼守敌伪第二旅主力及日军一个分队,曲沟之战全歼伪“剿共”第一路军第三旅旅部及其第六团,北流寺之战全歼日军第一混成旅团第七十四大队士官训练队百余人。之后,八路军又清除了水冶镇南北各据点的伪军,连克鹤壁、鹿楼等据点,彻底摧毁观丰铁路沿线碉堡群。近万名民兵配合破袭铁路,将铁轨翻覆,把枕木焚毁,使日军运输线陷入瘫痪,防御体系土崩瓦解。

战役期间,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出动战机44架次连续轰炸平汉铁路安阳至石家庄段,重点打击漳河桥及安阳车站,还摧毁了敌军棉花仓库、车站水塔及铁甲列车,有效阻滞了日军增援。国际力量协同作战,加速了日伪防御体系的崩溃。

安汤、林北、安阳等县动员1.5万名民兵直接参战,数万名群众组成支前大军。在观丰铁路破击战中,村民自发参与拆轨焚木;汤阴、安阳至林北一线,行军招待所与伤兵站昼夜运转。妇女昼夜护理伤员,儿童团传递情报,显现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安阳战役诠释了‘民心所向即胜利之本’”何辉说。

“这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大反攻的实战演习!”李达在1945年7月10日《新华日报》专访中如是总结。在随后的全国抗日战场上,我抗战军民展开全面反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安阳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伤亡总数达到12.73万人,财产损失约合1937年7月时的法币4576.17万元。”何辉表示,“安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坚持抗战,消灭了大量日伪军,收复了90%以上的沦陷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安阳革命史纪念馆抗日战争展区,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静静陈列,展示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安阳革命史纪念馆宣传科科长崔小桥介绍,暑假期间,许多中小学生来到这里开展暑期研学,触摸这段历史,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今,安阳这座历经战火的古城早已焕发新生,高楼林立、碧水环绕,硝烟散尽处是安居乐业的家园。在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征程中,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里,在交通物流枢纽建设的突破中,聚焦“两高四着力”,加速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抗战精神激励着洹河儿女奋勇向前。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