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党建·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豫晋冀鲁交界区四市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签约仪式举行

本报讯 (记者 李婧瑜)在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7月17日,豫晋冀鲁交界区四市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签约仪式在安阳市举行。

签约仪式上,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邯郸市行政审批局、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签署《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合作备忘录》,通过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信用修复协同体系,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利的信用修复服务,标志着跨区域协同修复开启新篇章。

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信用修复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此次安阳市与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山东省聊城市积极沟通,创新建立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豫晋冀鲁交界区域协同发展。

签约仪式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金信用处处长田学艺充分肯定了四市创新做法,希望四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不断拓展信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四市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地信用修复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表示将严格履行各项条款,相互学习、共同探索,高效推进信用修复工作深度合作。四市通过共同签署《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合作备忘录》,在覆盖豫晋冀鲁四省交界区域内建立信用修复协同机制,统一信用修复标准与操作规程,实现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四市任一属地经营主体在四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受到行政处罚,在信用修复时,经营主体如有修复材料遗失等情况,可联系处罚地信用建设牵头部门。信用建设牵头部门协调当地行政处罚机关依法依规就经营主体申请事项予以核实。行政处罚机关将核实意见反馈给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无需线下跨省跑动即可办理相关手续,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近年来,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硬核支撑和重要抓手来推动落实,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于2023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2024年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中排名第三十六,位居全省第一。下一步,安阳市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建立豫晋冀鲁交界区四市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深入推进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提高经营主体对信用修复政策的知晓度,切实解决异地修复难问题,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