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延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聚焦“两高四着力”,提出“1+2+4+N”目标任务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部”,市发展改革委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转型升级,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坚定不移优结构、促转型,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焕新”。用足用好国家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等政策,推动钢铁焦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实施沙钢永兴绿色智能工厂、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二期、神龙腾达二期等项目,推动亚新钢铁、凤宝特钢等提升改造项目开工,打造千万吨级优特钢生产基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强“两高”项目精准管理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领域推广低碳、零碳生产工艺,探索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稳妥有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培育新质引擎,打造新兴产业增长极。市发展改革委抢抓战略机遇,聚焦“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大力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实施智慧岛科创企业成长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推动新兴产业升链倍增,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加快林州光远5G电子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兴阳高新标、铭镓新型半导体人工晶体等项目投产,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推动未来产业扬帆启航,加强前瞻研究和战略谋划,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氢能储能、大数据融合创新等产业,支持高新区建设全省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数字应用赋能。
发挥比较优势,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依托丰富的航空运动资源和良好的空域条件,安阳作为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的低空经济重点发展地市,正全力抢占产业新赛道。编制印发《安阳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在全省率先以立法形式出台《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着力壮大产业规模,优化发展生态。依托蓝天实验室,聚焦关键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提升无人机核心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引进和集聚无人机龙头企业,提升无人机产业园规模能级,形成集研发、制造、检测、应用于一体的无人机全产业链。创建全国第二批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全力打造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深化融合赋能,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效。坚持把服务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重点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升研发、设计、信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持续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推进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释放“陆路港+航空港”双港联动效能,持续提升物流枢纽能级,加快建设安罗高速公路、安新高速公路安阳段项目,持续推进G107京港线安阳境改线新建工程。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聚焦新零售服务、新餐饮服务、新文娱服务、新社会服务、集成融合服务等领域,持续培育一批服务新供给示范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托育、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积极培育夜间消费、数字消费、低空消费等新增长点。
聚力能级跃升,夯实开发区建设硬支撑。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加强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培育,打造培育壮大产业链群重要平台支撑,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集群培优提质、创新融合赋能、标准化建设、产业开放合作、深化改革提效等“五大”行动,支持安阳高新区、红旗渠经开区建设省级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力争全市星级开发区达到6家。推动各开发区紧紧围绕全市“11×5×9”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矩阵,精准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精品钢及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等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全面推行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管运分离的管理运营体制,推动各开发区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赋予了使命,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更实举措破解发展瓶颈,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构建具有安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安阳力量!(作者系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