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角:市公安局龙安分局龙泉派出所所长 魏永刚
讲述人:市公安局龙安分局龙泉派出所辅警 宋春晓
□本报记者 王晓楠 文/图
“魏所长,又有群众来送锦旗了,过来合个影吧!”当我把镜头对准市公安局龙安分局龙泉派出所所长魏永刚时,他却连忙摆手:“别拍我,多拍拍年轻同志。”这位扎根基层20年的老民警,总是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坚守在守护群众平安的岗位上、战斗在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一线,他像一颗永不松动的铆钉,把自己铆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活地图”的为民情怀
从警校毕业后,魏永刚就留在了基层派出所,他最了解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特点,早已成为辖区里的“活地图”、群众的“老熟人”。他对辖区的重点人、重要场所、重点部位了如指掌,去哪家的路往哪儿走,哪家的门朝哪儿边开,他都记得八九不离十。“所长,您怎么连老崔家的牛往哪儿跑都知道?”面对年轻民警的疑问,他摩挲着警服微笑道:“3万居民就是我的家人。”这位扎根一线的老民警,早已将辖区60平方公里、33个行政村的每一条巷道刻进心里。
“永动机”的担当本色
“我这把骨头还经得起颠簸,这次一定要把嫌疑目标捉拿归案,我是所长,我必须在。”魏所长说。
“五一”前夕的跨省抓捕行动,魏所长执意亲自带队。凌晨的跨省高速公路上,他带着两个“愣头青”星夜兼程800公里,同事看到他嚼着薄荷糖紧盯导航,眼中血丝织成守护的网。
这种担当早已融入日常:邻里纠纷,他撂下饭碗就去调解;特殊人员容易走失,他定时回访形成“生物钟”;就连除夕夜的饺子,他也常常是在警车里就着寒风下咽。年轻民警打趣他:“有所长这个‘铁人三项选手’在,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他却指着派出所墙上的鎏金大字说:“这‘人民公安’4个字,哪一笔不是用坚守写就的?”他总是对自己的辛苦轻描淡写:“干咱这一行的不都这样吗,谁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从穿上这身警服起,咱们得对得起老百姓这个‘大家’。”而我却曾在深夜听见所长一边上楼一边给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爸爸赶不上接你了,一会儿下车后你自己打车回家吧,单位临时有事,明天还得值班。”
“守护者”的平安密码
每到农历逢八的龙泉镇集市,总能看到魏所长带领值班民警“赶大集”的身影。发放反诈传单、排查消防安全隐患、解答群众咨询……魏所长总说:“警灯就是违法分子的警戒线。”他会反复对场所内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进行隐患排查,一遍遍地叮嘱业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时刻把好安全关、紧绷安全弦。从最初同事的不解,到如今成为全所的自觉,大家渐渐懂得:“警察多流一滴汗,群众就能多一分平安。”
20年从警路,魏永刚把警服穿成了“第二层皮肤”。当儿子独自拖着行李走出车站时,他正在处置警情;当万家灯火团圆时,他的办公室总亮着灯。“做一个人民认可的警察”,这句朴实的誓言,正化作龙泉镇永不褪色的平安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