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5490元赡养费背后的高考“保卫战”

□本报记者 王璐

今年高考已落下帷幕,然而在汤阴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燕鸣的心中,却久久萦绕着一个特殊的赡养纠纷案件,因为这起案件险些让一个女孩的高考梦戛然而止。事情的起因经过如何?6月16日,记者探访了这件事背后的故事。

王某家住汤阴县宜沟镇某村。作为家中独子,他与妻子张某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女儿小王品学兼优,自幼由奶奶蔡某一手带大。王某夫妻打工收入不稳定,生活拮据,王某母亲蔡某的赡养费也未能及时支付。日积月累,母子间的嫌隙渐深,最终对簿公堂。在该院宜沟法庭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由王某每年5月1日前支付母亲蔡某赡养费5490元。协议签订后,王某却迟迟未履行,案件随即进入执行程序。

燕鸣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赶赴王某家中送达执行手续。想到夫妻二人日夜辛劳却仍被母亲申请强制执行,王某情绪十分激动。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小王眼中,一边是含辛茹苦的父母,一边是情深意重的奶奶,小王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无助。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她模拟考试成绩接连下滑,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萌生了放弃高考的念头。这危险的信号让燕鸣深刻意识到,单纯采取强制措施可能激化矛盾,对小王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不能让家庭的纠纷毁掉孩子的前程!”燕鸣将此案列为重点柔性化解对象。她一方面积极与蔡某沟通,说明王某的实际困难和小王面临高考的处境,希望蔡某能从长远家庭和谐和孙女前途的角度理解。另一方面,她多次主动联系王某夫妇进行深入细致的谈话,讲明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剖析当前家庭矛盾对小王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学业影响,强调高考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

深知高考对女儿未来意味着什么,更被燕鸣情理交融的劝解打动,张某最终瞒着丈夫王某做出了决定。她主动来到法院,按照协议全额支付了5490元赡养费,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不仅如此,张某还自愿作为保证人,向法院出具了保证书,承诺后续赡养费将按时支付,彻底解除了蔡某的后顾之忧。蔡某的赡养问题有了保障,家庭的裂痕终被温情弥合,小王的未来也重见光明。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