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再唱红旗渠:

赋能河南“四高四争先”新实践

□李柯凝

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自古就承载着“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战略使命。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这片孕育过河图洛书、滋养过四大发明的土地,正以“四高四争先”的战略擘画为引领,在中原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史诗。这何尝不是对60年前那场“劈山凿渠”壮举的跨时空呼应?当年,十万修渠大军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腰镌刻下“人工天河”的奇迹;而今,一亿河南人民正秉持红旗渠精神,以闯劲破局,以拼劲攻坚,以韧劲成势,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闯劲破局:激发改革动能

闯劲是破解矛盾问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是探索未知领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是面对风险和挑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气。红旗渠的修建,正是林县人民在“水缺贵如油”的生存困境中,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胆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这种闯劲,既是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主观能动性的极致发挥,彰显了“人定胜天”的哲学智慧。

当年修建红旗渠,既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先例,也缺乏充足的物资保障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声音,但是林县县委以敢为、敢闯的精气神和打破常规的首创精神,毅然决然带领全县人民打响了这场硬仗。在修渠过程中,面对缺衣少食、风餐露宿等艰苦条件,面对渠首拦河坝、凿通青年洞等“硬骨头”工程,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以闯的劲头、敢的精神扛起了时代使命,最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性为现实性,让改天换地的闯劲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追求。

在“四高四争先”实践中,我们要发扬这种闯劲,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魄,勇于突破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注入不竭动力。首先,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闯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面对科技竞争加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我们要拿出红旗渠建设者“劈开太行山”的勇气,敢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打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其次,要深化改革攻坚,以闯劲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发展的“关键一招”,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勇于改革创新。再次,要强化系统思维,以闯劲统筹推进各项发展任务。

以“宁愿苦干不苦熬”的拼劲攻坚:打开发展天地

拼劲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底色。从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到红旗渠建设中的“血汗浸透岩壁、血肉垒砌渠墙”,再到脱贫攻坚中的“不获全胜不收兵”,拼劲始终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密码。它体现了《矛盾论》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哲学原理,彰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旗渠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面对十年九旱的生存绝境,林县干部群众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拼劲,在太行山腰书写了人间奇迹。在修渠大军中,有的舍己救人,有的抛家舍业,有的子继父业,有的十年九不归。他们充分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凭着艰苦奋斗的拼劲,最终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打开了林县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在“四高四争先”的赛道上,拼劲是制胜关键。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践路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勇毅前行。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拼搏意识,锤炼担当品格。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认识到拼搏精神不仅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要在实践中强化实干作风,厚植奋斗底色。面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大任务,我们要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工作落实。再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让苦干实干成为社会风尚,让拼搏奋斗成为时代主旋律。

以“一锤一钎战太行”的韧劲成势:铸就历史伟业

韧劲是战胜艰难险阻时“愚公移山志如钢”的坚韧毅力,是长期奋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执着,是成就历史伟业时“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决心。十年鏖战,是“一锤一钎干革命”的持久战,更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精神接力。这种韧劲,既体现了“天行有常”的客观规律,又彰显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格局。

红旗渠是“一锤一钎”凿出来的,渠墙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砌起来的。在漫长的十年修渠岁月里,困难大于顺利不知多少倍,但无论处于怎样的艰难困苦之境,建设者始终保持激情不退、劲头不减、目标不变。他们一人接着一人上,一期接着一期干,凭着愚公移山的韧劲,苦干、巧干、实干,最终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任何伟大工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推进“四高四争先”实践中,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要保持滴水穿石的战略定力,必须锚定长远目标,发扬久久为功的韧劲,把宏伟蓝图转化为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行动,铸就新的历史伟业。首先,要强化战略定力,树立长远发展的思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从容,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的挑战和机遇。其次,要狠抓落实,发扬滴水穿石的实干精神。无论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都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像红旗渠建设者那样,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再次,要完善体制机制,为实干者撑腰鼓劲。要通过健全干部考核机制,把“能扛事、会干事、干成事”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时之誉、不计一事之成,敬终如始、绵绵用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改革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以红旗渠精神为笔,以“四高四争先”为卷,共同书写中原大地的时代新篇。当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脉搏同频共振,当红旗渠的汩汩清流与现代化建设的滚滚热潮交汇交融,河南正以闯劲破局、以拼劲攻坚、以韧劲成势,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进发。这,既是传承,更是超越;这,既是致敬,更是宣言。在红旗渠精神的照耀下,中原儿女必将在新征程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作者系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讲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