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安阳警方侦破系列诈骗案

筑起“防诈墙” 守好“钱袋子”

□本报记者 王晓楠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电信网络诈骗如同一颗毒瘤,不断侵蚀着社会经济的安全。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更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近期,安阳警方成功侦破两起利用网约车快送服务进行“线下取钱”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仅为群众追回被骗资金7.7万元,更揭开了一种新型诈骗案件的作案模式,为防范此类犯罪提供了宝贵经验。

意外发现 揭开刷单骗局

3月8日上午,林州市公安局民警在任村镇盘阳桥附近执行安全检查时,在一辆轿车的后备箱中,发现一个可疑的纸箱。当民警询问司机周先生纸箱内的物品是什么时,周先生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他只是在网上接单,按照下单人刘女士的要求将纸箱送到指定地点。刘女士声称这是“重要包裹”,要求周先生务必按时送达,并一切听从收货人的安排。在运输过程中,收货人不断催促,并临时更改收货地点,这些异常行为让民警越发怀疑。

征得周先生同意后,民警打开纸箱,发现里面有一个装满现金的纸袋,经清点,共计3万元。随后,民警联系上刘女士在民警的耐心询问下,刘女士终于道出了真相。原来,刘女士在网络上被虚假的刷单信息诱惑,一步步陷入诈骗分子精心布置的陷阱,被骗了3万元。要不是民警及时发现,这笔钱就会落入诈骗分子之手。刘女士到林州市公安局任村派出所接受反诈宣传教育后,领回了自己的全部现金。她感激地说:“多亏了民警,不然我的血汗钱就没了。”

司机警惕 识破诈骗迷局

无独有偶,2月26日19时许,一位网约车司机到汤阴县公安局精忠派出所报警。该司机称自己当天17时接到一个订单,送货人张女士要将5箱零食从滑县运送到汤阴县。张女士在装货时对车辆前后拍照,引起了网约车司机的注意。当车辆到达汤阴县后,该司机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收货人,此时张女士又要求司机将货物原封不动地送回。该司机联想到网约车平台推送的反诈知识,觉得事出蹊跷,于是将车开到派出所报案。

民警与该司机一同开箱验货,在其中一箱零食底部发现了用胶带紧紧包裹的硬纸壳,拆开后发现竟是4.7万元现金。民警判断这是一起利用网约车运输诈骗资金的案件,并及时向滑县警方通报。经核实,张女士确实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当晚,张女士赶到精忠派出所,从民警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现金,并送上锦旗表达感谢。她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我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不再轻易上当受骗了。”

警方提醒 筑牢安全防线

这两起案件反映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趋势,诈骗分子采用“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网约车投送”的模式,使诈骗手段更具迷惑性。办案民警介绍,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实施诈骗后,让受害者从银行把现金取出来,利用网约车等运输方式将现金进行线下转移,从而规避了银行转账等容易被追踪的环节。这种模式不仅加大了警方的侦查难度,也让普通群众更难以识别。

针对此类新型诈骗模式,安阳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网约车司机、货运车司机、快递小哥等从业人员,务必提高警惕,对“人货分离”的订单要严格开箱验视,发现异常及时向警方反映。银行、金店等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也应多留意顾客的行为,对反常情况要及时报警。同时,公众要牢记,任何要求取现金、买黄金并寄到指定地点的行为都极有可能是诈骗行为。

“防范诈骗,人人有责。”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侵害了群众的财产安全,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警方将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诈骗犯罪行为,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增强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安阳警方成功侦破这两起案件,不仅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也彰显了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决心和能力。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教育,安阳警方将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蔓延,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