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争分夺秒 守护患者“心”希望

——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医疗团队成功救治91岁心梗老人侧记

心内科二病区医疗团队慰问康复的患者(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 朱亚芳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高死亡率和高危险性令人闻之色变。尤其对老年患者来说,更容易造成心脏骤停,这在无形中成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日前,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成功救治一名91岁高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彰显了医疗团队的专业素养,更为该院救治高龄心梗患者树立了信心。

“患者是一位91岁的女性,因持续胸痛、胸闷30分钟,紧急送入我院就诊。面对这位高龄且病情危重的患者,我们迅速反应,立即为她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明确显示其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这一类型的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危险性极高,对于如此高龄的患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1月17日,提及当时的惊险一幕,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医生文嵩仍记忆犹新。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立即为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术,查清堵塞血管,并迅速开通,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面对如此高龄且病情危重的患者,文嵩医生当机立断,组织医疗团队迅速行动。手术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的进行。然而,就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骤降至60/40mmHg,并伴发急性左心衰,这一突发状况让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为之捏了一把汗。患者烦躁不安,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医疗团队没有丝毫慌乱。他们迅速调整手术方案,一边给予患者抢救治疗,一边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脏药物球囊开通冠脉堵塞血管。经过近70分钟的紧张抢救,患者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胸痛、胸闷等症状也随之消失。

术后的治疗同样不容忽视。由于患者高龄且病情复杂,术后出现了心梗后心衰症状,心内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再次迎难而上,积极给予患者抗心衰治疗,同时稳定血压,密切观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情况。经过14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终于康复出院。“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给了我母亲第二次生命!”患者的家属激动地表示,这次能够化险为夷,多亏了心内科二病区医疗团队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医疗团队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救治过程中,危险可能随时发生,只有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才能为患者赢得生命的希望。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对于有心脏疾病基础或存在心梗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嘱用药。一旦发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黄金救治时机。”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宋爱新说。

长期以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此次成功救治91岁高龄心梗患者,是对医疗团队专业素养的全面检验,也是科室在高难度手术上的一次跨越。“今后,我们将以高度责任感、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挑战医学极限,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希望。”宋爱新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