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骨质疏松的危害(重点疾病 防控专栏)

□杨林

危害一

骨痛早期。骨质疏松症可能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自觉乏力、倦怠,劳累后出现疲惫感。而研究发现,当骨量丢失达到12%时,就有可能出现骨痛症状,以局限性腰背酸痛较多见,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周身游走性疼痛不适,这种疼痛往往会在变换体位、长时间行走、负重活动后加重。虽然这种骨痛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从生理和心理上严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的疼痛会对睡眠产生严重影响,还会诱发抑郁症和焦虑症。更可怕的是,长期骨痛的存在,会导致患者对正常的刺激异常敏感,诱发异常性疼痛,又称为痛觉超敏。一旦造成痛觉超敏,患者所承受的疼痛将会被放大,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生活质量。

危害二

骨头变形。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骨头所能承受的压力不断下降,骨头容易被“压扁”。脊柱的主要承重部位集中在椎体的前部,特别是第11、12胸椎和第1、2、3腰椎的负荷更大,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会出现脊椎的后凸、驼背、身体变矮。要知道,人体有12个胸椎和5个腰椎,如果每个椎体压缩2mm,那么人体就会缩短3.4cm。随着骨质疏松的程度加重,患者会不断变矮,轻则矮1cm至2cm,重则矮5cm至6cm。患者如果出现龟背形状,就说明已经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了。

危害三

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往往伴随高致残率、致死率及高额的医疗护理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是明显降低的。骨质疏松的脊柱骨折多半是在没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比如扭转身体、持物、咳嗽或者乘车震动等日常动作,发作时疼痛会突然加重。部分患者是没有疼痛感的,还有部分患者会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发生自发性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比较固定,易发的部位在胸椎、腰椎、髋骨及桡骨远端。

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阳市健康教育所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