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用专业和温情点亮法治之光

——记滑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二级员额检察官王营营

王营营工作照(本报记者 侯沛丽 摄)

□本报记者 姚庆云 侯沛丽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群众信访工作就是每天面对各种各样有不同诉求的群众,说些琐碎的事。滑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二级员额检察官王营营从检10年、控申10年,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将一件件小事处理得当,让执法变得更有温度,努力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初心和追求。

王营营撰写的个案分析报告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国家赔偿优秀个案分析报告”,办理的2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2024年4月在全省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中,王营营表现优异,被评为“控告申诉检察业务标兵”。

坚持控申为民

做司法救助的“暖心人”

国家司法救助是控申检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王营营始终坚持为民初心,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她始终以“救济解困”为初衷,对其他部门移送的救助线索及时审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群众开展司法救助。

在办理程某某救助案过程中,王营营通过对其心理疏导,助其“法结”“心结”一起解;在多方协调下,为程某某提供就业机会,使其家庭能够获得固定收入来源;坚持一体化履职,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实质性化解民事矛盾纠纷。

为进一步畅通救助线索移送通道,她还牵头与县妇联、残联、民政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努力构建多元救助格局,确保应救尽救,不漏一人。

坚持控申为公

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王营营在协助领导依法规范办理刑事申诉案件中,通过公开听证答疑解惑,讲清事理,消弭对抗,促进司法公正,用心用情解决信访群众的烦心事。

在办理暴某某刑事申诉一案中,为从源头解开申诉人的心结,在征得申诉人同意下,她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召开听证会。会上充分听取了申诉人的意见,围绕焦点问题,对申诉人提出的申诉理由及听证员的疑问一一进行回应,听证员进行激烈的研讨,最终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同时提出对申诉人民事赔偿执行的监督及司法救助问题。申诉人最终信服,同意检察机关处理意见,当场签字息诉罢访。该案法律文书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评为“优秀法律文书”。

坚持控申为安

做矛盾化解的“多面手”

在信访接待和积案化解中,王营营注重从情理法三个维度释法说理,耐心劝导,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在办理崔某某救助案中,王营营发现原故意伤害案系兄弟间长期积累矛盾纠纷引发,为修复亲情、化解矛盾,她多次上门走访,与当事双方家人深入交谈,邀请村干部、法律顾问、当事双方家人座谈沟通,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并按期执行,使得矛盾得到实质性化解。

依托该案的办理,王营营深挖故意伤害类案件问题根源,梳理剖析2021年以来办结的123件故意伤害类案件案发原因,发现多因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而引发,形成类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应对措施,推动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该案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成绩肯定过去,未来依旧可期。王营营表示:“今后我将以更新的姿态、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热情的服务、更扎实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检察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