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斐 通讯员 郜浩
“村里定期公布集体资产出租和资金使用情况,我们对村里的工作更加了解,对村干部更加信任。现在,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9月25日,龙安区纪委监委在东风乡三家庄村监督调研“三资”工作时,一个村民看过公示栏上的内容后说。
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聚焦村集体合同欠款长期未交、应收款长期拖欠、村经济合同不规范、村集体资产底数不清等“三资”领域突出问题,开展村集体欠款清收、合同清理、资源清查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日常管理、监督检查“三个体系”,守好村集体“家底”。
区纪委监委坚持边查、边改、边建同步推进。针对村集体欠款等资金流失问题,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对历年来村欠户、户欠村经济往来账目,特别是对有经济履行能力但故意长期拒不交纳承包费及各类税费的进行排查、清理、追责,共督促收回欠款274.79万元,并对2名无故拖欠村集体承包费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处理和通报。
针对村集体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区纪委监委对涉及村集体土地(机动地)承包、出租、流转,房屋出租,“四荒地”承包,机械设备租赁等方面的经济合同,特别是一些口头合同、不合法合同、不合理合同、要素不全合同进行排查和清理,指导完善和督促清理不规范合同554份。
针对村集体资产底数不清的问题,区纪委监委从已掌握的各村“三资”基础信息数据抓起,强化工作措施,对暂借款、手续不合规的支出、存疑的支出账目逐笔逐项清查,对资产、资源实地丈量、分类登记、统一造册,全面开展清查登记工作。
区纪委监委还加大问题线索排查、监督执纪办案力度。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区纪委监委发现村级“三资”领域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集体议事规则不落实等问题线索22个,党纪政务处分29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3份,督促部门整改问题34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7个。同时,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修订完善《龙安区村集体“三资”管理细则》,推动建立权属明晰的责任体系、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助力集中整治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