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璐
为发挥优秀人民法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民法庭建设和工作水平,近日,省高级人民法院选取22个全省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予以发布。其中,林州市人民法院姚村人民法庭的案例“四依四创”合力化解群众家的烦心事入选。
林州市人民法院姚村人民法庭位于太行山下、红旗渠畔,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的基层人民法庭。近年来,姚村法庭丰富、延伸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积极探索“四依四创”家事纠纷诉源治理新模式,促进家事矛盾纠纷实现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家事案件数量持续下降,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多方联动
激发诉源治理新效能
姚村法庭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承诺活动,有效激发广大干警的工作热情。姚村法庭支部被确定为最高人民法院督察局和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的基层党建联系点。姚村法庭还成立了由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112名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共同组成的诉前调解中心,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有效构建网格化调解格局。姚村法庭在姚村镇史家河村挂牌设立“预防矛盾纠纷工作站”,主动入村摸排,实时化解老百姓的烦心事,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姚村法庭还积极引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乡贤人士等熟悉本村社情、说话有分量、处事有办法的人员来调解处理矛盾,成功调解27起离婚纠纷案件,有效维护了家庭社会和谐稳定。此外,姚村法庭在法庭内采用居家式布局,建立集家事审判庭、家风文化墙、心理疏导室、情感修复区“四位一体”的家事审判中心,借助林州市人民法院与林州市健康管理学会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对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案结事了人和。
挖掘特色
创建家事审判新品牌
姚村法庭创立“女子法庭示范站”,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妇联、团委等各界人士组建“妇女儿童维权咨询小组”,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心理疏导等活动。每年春节前,还组织人员到困难当事人家中进行慰问,关怀未成年人教育成长,积极提供帮助。此外,姚村法庭创立“少年家事审判品牌”,深入举办“让爱回归”座谈会、家风道德教育讲座等。法庭干警受聘担任辖区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远离校园霸凌等主题宣传11场次,切实提升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姚村法庭还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被林州市确定为“关爱下一代教育基地”,定期接待未成年人进入法院参观,接受法治熏陶。同时,姚村法庭学习借鉴辖区三孝村传统孝道文化,在三孝村设立“巡回审判联络点”,对农村常见的婚姻、家庭赡养等纠纷进行现场释法明理,营造更接地气、更加亲民、更有温度的法治氛围。此外,姚村法庭积极开展线上平台和线下实地同步调解、开庭等工作,拉近异地当事人与法院的距离,让家事案件当事人“面对面”交流,良性沟通,促进双方打开心结。今年,家事案件调撤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9.93%。
姚村法庭还创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之家”,切实发挥代表委员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协调力。今年,姚村法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矛盾排查、案件调解,通过“代表说理+法官释法”的模式化解矛盾纠纷13起。加强府院联动,建立“法庭+司法所”联动工作机制,实现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诉讼服务“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