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沛楠:刚柔相济 担当为民(洹法故事)

工作中的李沛楠(本报记者 王 璐 摄)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作为法官助理,当像法官一样思考,努力让经办的每一起案件既有尺度也有温度。

——李沛楠

□本报记者 姚庆云 王 璐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应当把自己看作一名法官,从法官的思路去看待问题、办理案件。”6月21日,北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团队法官助理李沛楠对记者说,在协助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他深感刑事审判的强度之大、责任之重。经过多年的工作磨砺,加上前辈的悉心指导,他渐渐有了自己的办案思路,也有了越多、越真切的办案心得。

李沛楠向记者讲述了他协办过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案件。

“昨晚听到外面在放烟花,真好啊,可惜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李沛楠去看守所提审,“90后”被告人小赵低垂着头,小声说道。李沛楠能感受到他对自己一时冲动犯下错误的懊悔,感受到他对被害人及其家人造成伤害的愧疚,更感受到他对自由的渴望。

这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害人小王在小赵岳母的制衣部订制了一套衣服,因衣服不合适,随即拉上自己的朋友去找店家协商退费,和小赵的岳母发生口角,进而产生肢体冲突。眼看岳母要吃亏,小赵上前一脚将小王踹倒,致使小王手臂骨折,构成轻伤一级。

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当李沛楠提审被告人小赵时,他带着紧张与不安,表示自愿认罪认罚,并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我不同意调解!他踹我的时候,咋不想想后果呢?我胳膊吊了两个月,我就要让他在里面住着。”在得知小赵想要调解的意愿时,被害人小王激动地说。

显而易见,被害人小王对被告人小赵的怨念很深。小王认为原本只是和店家协商解决购买衣服不合适的问题,但店家不仅不退换还态度蛮横,甚至出手将其打伤。小王咽不下这口气,要求从重处罚,医药费部分也希望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不同意调解。

面对这种情况,法院可以不再组织调解而直接判决,但李沛楠深知,刑事审判不单单是惩治犯罪,还要关注人情冷暖,切实化解矛盾怨怼,既要给予被害人扎扎实实的权益保障、心理关照,也要给予被告人实实在在的从宽机会,让当事人既畏惧法律刚性约束又能够感受到法律的温情。李沛楠积极与被害人小王及其家属沟通,解读法律,告知他们根据量刑规范化指引,即使小赵得不到谅解,所判的刑期也无法达到其要求的刑期范围,而且其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根据法律规定计算出的赔偿数额也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

李沛楠通过一番法律释明,降低了小王的心理预期,他又耐心倾听、全面疏导小王的情绪,小王逐渐舒展眉头,露出笑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受害人小王得到了经济赔偿,疏通了怨气,被告人小赵充分认识到错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二人之间的纠纷画上了休止符。

李沛楠说,法律的刚与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最具代表,做好调解工作,既维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让损失得到及时弥补,又让被告人得到谅解,从根本上消弭矛盾,彰显人文关怀,传递司法温度。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