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

奋力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

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阅读

□本报记者 张俊军 文/图

代表我市参加全省职业教育展示活动,学生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多名教师、学生荣获市级荣誉……建校一年,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硕果累累。

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是经市政府同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备案并纳入全省统招计划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一心一意办教育,科学管理谋发展,正奋力书写我市职业教育新篇章。

立德树人 产教融合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初级、中级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国家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普融通,以产业园为基础打造产教联合体,鼓励学校、企业以‘厂中校’‘校中厂’开展实习实训。”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校长马永平介绍,学校依托易商谷产业园开展集团化办学,集团发展30余年,合作高校、企业近百家,拥有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众创空间、省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等“双创”平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为学生打通升入本科、专科大学的通道和高质量就业的大门。

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依托集团优势贴近企业、产业,努力让学生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秉承“升学与就业并重、专注升学教育”的办学理念,该校开设有“升学班”和“就业班”,“就业班”侧重技能培养,服务学生就业,“升学班”注重文化学习,服务学生职教高考。在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读书,既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还能练就专业技能,升学有途径、就业有保障,助力每一位学子做最好的自己。

专家治校 名师治教

5月,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邀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王庆飞入职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该校专家治校迈上新台阶。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市较早的职业大专院校之一,涵盖大专和中专教学,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让王庆飞对进一步办好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充满信心。他说:“我将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经验和优势,进一步推动学校规范化建设,助力学校实现更大的发展。民办学校有很多办学优势,我想发挥这些难得的优势,把自己多年想办但没有办成的事在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办成、实现。”

该校实行专家治校与名师治教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理论教学与专业化教学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建立高水平的管理体系。

“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形成了一个以教授、副教授、工程师、高级技师为主体的师资团队。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我们将助力每一个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王庆飞表示,该校的目标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创新教学 特色专业

布局中职教育前瞻性行业,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专业;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精准服务学生就业和升学,安阳市信息科技学校步履铿锵。

该校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安阳市的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该校开设的城市燃气智能输配与应用、应急救援技术、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电子商务、建筑工程造价、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工艺美术、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园林绿化等11个专业紧密服务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我们相信通过这些特色专业的建设,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也能为安阳市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该校副校长史学海说。

该校树立“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教育思想,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五个教学环节持续创新。该校注重把课堂搬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和实训平台。该校还与企业联合设计课程内容,紧密围绕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有效对接。

史学海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为学生真正掌握一门技术、踏实就业铺平道路。”

全面发展 未来可期

“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发热,实现梦想是我们的追求。”马永平说,“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力和才华,帮助学生升入更高学府是我们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知识扎实、能力出众、市场紧缺的专业性、复合型技术人才也是我们的目标。”

该校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索,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塑造个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该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讲座和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该校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竞赛、论坛等,广泛开展提升专业能力的社团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实践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

“我们将恪守‘崇德厚学,乃文乃技’的校训,弘扬‘明德日新,知行合一’的校风,推进高标准建校、集团化办学、名师治校、人才强校,努力建成 ‘顺应时代 、特色突出’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马永平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计划在3年至5年内实现从中职到大专的华丽跃升,而在5年至10年的长远规划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争建成本科层次的教育机构,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更好服务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