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下一篇

远离节后综合征 身心健康添活力

——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国医堂负责人李彦萍

李彦萍(左)接诊患者

□本报记者 张武杰 文/图

游山水、逛古城、学知识、品美食、赏田园风光……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大家纷纷开启了休闲模式。然而,随着“双节”假期结束,人们又迎来了新的工作日。从悠闲的假期回归到日常工作,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疲倦、胃口欠佳、精神难以集中等症状,这些其实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10月10日上午,记者专门采访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国医堂负责人李彦萍,请她帮助大家尽快消除节后的身心疲劳,切换回“满血”状态。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生理或心理表现。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期期间,大家可能习惯了晚睡晚起、大吃大喝,甚至通宵娱乐,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节后好几天里感觉疲倦,就像身体被‘掏空’了一样,出现提不起精神、起床困难、上班或学习效率较低、频繁出错、反应迟钝,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晚上睡不着、睡着了不停做梦的情况。”李彦萍表示,假期期间,很多人放松了平时对自己的约束,睡眠、饮食规律被打乱,假期结束,突然由休息的放松状态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人的身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对于节后综合征,人们该如何应对呢?“可以在清晨深呼吸,在早上空气清新的时候,做一些深呼吸或者走路、慢跑等运动,让身体动起来,维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如果出现想做一件事身体状态却不配合的情况,人们可以尝试运用‘五秒定律’,即在心里默念或大声喊出来5、4、3、2、1,然后就可以立刻行动。这里倒数五个数的作用是打断储存在基底神经节的习惯性循环,唤醒大脑皮层,让身体更加配合我们。”李彦萍说。

李彦萍表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也能帮助人们有效应对节后综合征。早上起床后,可以选择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让自己充满成就感。当人们获得了小小的成就感后,心理会进行积极的调适,血液循环加速,对后续完成其他事情会起到正面的作用,一天时间里都会能量满满。在进行节后工作安排时,建议大家起初不要幅度过大,要循序渐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焦虑情绪。此外,规律睡眠、清淡饮食也是很重要的。人们要尽快恢复规律的生活,尽量早休息,在固定的时间躺到床上;饮食上要坚持“少盐、少油”原则,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帮助胃肠道恢复正常运转。

“通常情况下,节后综合征不会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人们通过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状态。如果症状持续得不到改善,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需要进行中医调理的,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辨证施治,帮助其远离节后综合征困扰。”李彦萍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