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2020年,教育部部长提出要大力提升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质量。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培养合格公民,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高校大学生宪法意识调查
爱国主义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深切情感,2018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爱国主义的法律性更加凸显。
通过调查发现,我省大学生对宪法的认知度不高,23.02%的学生没有读过宪法文本,60.63%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还有16.1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宪法,更不清楚宪法中爱国主义内涵。
对宪法知识掌握不多。67.14%的受访者知道宪法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18年,但不知道其中的修改内容。
对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了解度不高。20.39%的受访者不知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8.1%的学生把人民代表大会与行政机关混为一谈,16.87%的受访者认为爱国主义在宪法中没有体现。
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不全面,对爱国主义的法律属性理解不够。大学生有爱国热情,但缺乏理论理解,这与宪法教育缺失、缺乏宪法学习有关。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来完善知识结构。
二、宪法学课程教育价值
宪法学课程可以说是对国家基本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教育,堪当爱国主义教育重任。
要发挥宪法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夯实宪法教育基础。加强宪法教育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有全面的认知,也可以对公民权利和义务有深层次理解,做守法好公民。
宪法教育可以引领大学生达成法治教育的价值共识。宪法教育对法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与法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格公民。
三、宪法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耦合性
加强宪法教育可以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爱国主义在宪法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中均有体现。宪法文本以法律形式将爱国主义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变革联系在一起,在历史逻辑上肯定了爱国与爱党的内在统一关系。随着2018年“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爱国的法律性更加凸显。
宪法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认知,内化宪法思维,培养学生从法律角度理解爱国、爱党的深层次内涵。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高校人才培养这一环不可缺失。
宪法教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实质上讲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建立在公民对基本国情和制度的了解与正确认知的基础上。
宪法学课程从理论角度诠释爱国、爱党的法学理解,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更易接受。
四、提升宪法教育质量,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理论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理论授课中要注重授课方式,扎实推进理论学习。以宪法文本为辅助,以马工程教材为基础,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重点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形式、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讲授中注意和西方制度的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突出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在理论教育方面创新宪法教学,增强用宪法思考问题的本领,将宪法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宪法的忠实拥护者和爱国主义的积极践行者。要在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中深化对宪法精神的领悟和理解,形成对宪法重要价值的正确认识。
提升教学效果,注重爱国主义在教学中的渗透。通过对比教学法,从理论上讲清楚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结合宪法现象、热点宪法事件组织教学讨论,通过讨论对比,加深对制度优劣的感受。
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组织开展专题宪法社会调研,观看红色电影,举行法律辩论会、研讨会,丰富“12·4”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等。多样化宪法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让大学生感受宪法精神、增强爱国情感,使宪法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育人的重要平台。
完善宪法学课程体系,增加通识课程学习。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法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均没有设置宪法课程。公共课有思政课、英语、体育等,但没有法律类的通识教育,也没有宪法课程的通识教育。应当加强宪法通识课程教育,尤其是理工专业,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建议在高校人才培育中做到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分层教育,在非法学专业教育中,将宪法学课程纳入通识课程教育范围,重塑宪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促进高校宪法学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性教育和通识性教育分类。
高校宪法教育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强爱国主义引导、内化宪法精神和法治思维、培养合格的公民等有着重要作用。将宪法教育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具有现实可行性,也极具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