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伟 通讯员 冯四祥 李昌奇
夏风轻拂,万物蓬勃。放眼安阳县,处处洋溢着昂扬奋进的生机活力,时时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伴随着全市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铿锵足音,5月29日上午,安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安阳市委党校开幕。肩负着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卫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全县2022年及今年年初以来工作进行了回顾,明确了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安排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唯志不求易者成,唯事不避难者进。2022年,安阳县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做优存量与提升增量齐抓、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协同、稳定增长和积蓄后劲并举,迎难而上、因势施策、担当作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一年,实施了稳经济、稳就业、促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和促进发展双线嵌合系列机制,帮助企业保要素、畅物流、防疫情,充分释放产能。全年累计退税减税降费6.65亿元。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力度,新增限上企业56家。全县(区)GDP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46.6%,增速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25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居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完成15.23亿元,同比增长69.3%,增速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71亿元,同比增长16.93%。
这一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3个,开工建设35个,规划总投资近37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700万元。三个一批“签约一批”项目17个,全部开工;“开工一批”项目26个,25个建成投产;“投产一批”项目29个,全部达产达效。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5个,完成目标的157.3%;实施“982”补短板项目46个,完成目标的155.2%;实施专项债项目14个,完成投资15.16亿元。旭阳光电一期、比亚迪汽车线束等12个主导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投运);曲显3D 、克能锂电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引进建筑企业119家,建筑业完成税收5.12亿元。
这一年,谋划实施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城镇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全年新建、续建市政道路18条。7所新建小学和幼儿园建成投用;县妇幼保健院主体完工,县中医院加快推进,安阳市肿瘤医院、儿童医院开工建设。实施中央生态廊道、航空运动公园等景观绿化项目16个,新增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
这一年,粮食总产40.4万吨,同比增长14.6%。着力巩固脱贫成果,投入衔接资金5008万元,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提升项目37个。20.8万亩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全部完工,瓦店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仅有的两个高标准农田标准化示范区之一。实施乡村振兴评星晋级工程,硬化背街小巷4874条,建设游园、花园877处,完成户厕改造4500多户。建设各类高效农业和休闲示范园20余个,创建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5个、市级农产品知名品牌5个,认证绿色农产品14个、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2个。探索打造了白璧西裴和西报德等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这一年,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加强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省定重点民生实事21个项目全部完成。投资10.2亿元,办理了十个方面、26件民生实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0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3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亿元。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24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保资金5538余万元。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干出新境界,拼出新天地。走过2022,迎难而上、一往无前,成为安阳县人最为鲜明的品格;“拼经济”、搞建设,化作安阳县人步调一致的行动。
会场内,不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既是代表们对过去成绩的认可,更饱含着对新一年发展的坚定信心。明快的节奏、明确的目标,让与会人员的思想高度统一:2023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大战略”、落实“百条举措”,全力“拼经济”打赢“十大攻坚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力产业培育、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三大任务,抓好开放招商、项目带动、要素保障三大关键,守牢社会稳定、风险化解、民生保障三条底线,全力拼发展的速度、拼项目建设的进度、拼营商环境的提升,持续做强做优“235”支撑体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安阳县(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放手干、上下同心协力干——这是大会释放的强烈信号,也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行动指针。2023年,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聚力产业培育,围绕市委赋予的“打造先进制造业引领区、高铁经济发展核心区”的历史使命,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一体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引领区、高铁经济核心区和建筑业发展高地。
聚力城市提质,围绕市委提出的“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打造宜居活力新安东”的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提升、优质资源的培育,激活带动城市开发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配套。
聚力乡村振兴,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围绕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农业产业化创新基地、技能人才孵化基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基地,扎实推进“精准监测帮扶、内生动力增强、项目资金增效、帮扶体系聚力、成果成色提升”五大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乡村振兴“安阳县样板”。
抓好统筹调度,围绕提振有效需求、扩大投资拉动,做强投资消费主引擎,着力优存量、扩增量、控减量,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抓好改革开放,坚持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招商。持续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争取更多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发展。
抓好科技创新,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围绕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推动众创空间建设、转化科技创新成果,统筹协调各类科技资源,打造高端创新平台。精准承接京津优势科技资源和技术成果,推动技术交易、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及落地。
抓好污染防治,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升颜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治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抓好民生改善,紧紧抓住群众衣食住行之难、生老病死之需、安危冷暖之急,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抓好风险防控,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完善预案、超前预警、精准施策,努力把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开新篇。这是夏日的盛会,却更像是一次春天的出发。起笔现在、瞄准未来,向着打造产业示范新高地、宜居活力新安东、幸福美好新家园的目标拼搏奋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