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胜群
在我的生活里有这么一个人,他与我素未谋面,不是高官或巨富,没有辉煌的事迹和功勋,却是我人生的榜样,时时处处影响着我的思想和行动。他,就是雷锋!
确切地说,我们那一代人都称他为雷锋叔叔。之所以这样,一是他与我们的父辈基本同龄;二是觉得亲切,这种亲切是发自肺腑的,雷锋就像我们身边的人,所做的事能让我们看得到、摸得着、学得来。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雷锋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课本里,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醒目地独占一页,雷锋的事迹贯穿了几个年级。许多书包和铅笔盒上都印有雷锋的头像。上下学的路上,排队唱的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走到路口,时时张望看有没有需要扶着过马路的老大娘。在公共场合,常常低头看能不能捡到一分钱,好去交给警察叔叔。作文最多的标题就是《一件小事》,而一件小事最多的内容就是如何学雷锋。可能是我们年少力弱自顾不暇,轮到我们做的好事所剩无几,范围也相对狭窄,以至于作文内容有些雷同,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语文老师调侃说:“是不是老大娘一直在路口过来过去,专等你们搀扶呢?那么多人去给五保户挑水,五保户家的缸有多大?天天说捡钱,怎么没有一封表扬信?”现在看来,老师的评价很中肯,作文内容也真的有点千篇一律,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为了学雷锋可谓绞尽脑汁,反映了我们心之所向,说明雷锋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
在我学雷锋的历程中,搀扶过老人,帮人推过拉货的车,却很少捡到钱,虽然我的视力很好。直到上了大学,才破了天荒。那是在去郑州上学的绿皮火车上,人挤得像下饺子。我偶然低头,发现了一卷钞票,捡起一看有100多元。当时我的生活费每月才十几元,但我毫不犹豫地就喊谁丢钱了,有两个人来冒领,结果被我的好眼神给识破了。正好乘警过来,我就把钱交给了乘警,嘱托他寻找失主。
参加工作后,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许多同事身上,我明白了学雷锋不仅仅是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他们忠于党和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立场坚定,廉洁奉公。为了公平正义,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甚至牺牲在岗位上。他们跋山涉水调查取证,加班加点研究案情,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单位有志愿者小组,许多同志踊跃参加,牺牲休息时间开展普法宣法。这一幕幕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至于我本人,在单位多个部门轮岗,也曾多次被抽调参加中心工作,如社教党建、脱贫攻坚、抗疫防疫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做到坚决服从号令,认真完成任务。雷锋是我的榜样和导师,我觉得我就是队伍里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
细细想来,雷锋就是亿万个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凡人的杰出代表,雷锋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做不平凡的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守望相助中实践和感受善的温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砥砺前行、屹立不倒的优良基因。
几十年风雨兼程,雷锋叔叔和雷锋精神一直伴我前行。已过知天命之年,我依然会在公交车上主动为他人让座,依然会遇到不平挺身发声。我也常常看到许多年龄不一的志愿者活跃在古城景区,或者伫立街头指路答疑。这都体现了雷锋精神已经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往往那一刻,我觉得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会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因为时时处处,不忘向善的我们都是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