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滑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上官镇:

菊花盛开满地“金” 美了村庄富了民(走进乡村看振兴)

□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赵志刚 何 翔

12月13日,记者一走进位于上官镇陶家村的滑县宗令菊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便闻到淡淡菊香。生产车间内,十多名工人分工合作,将娇艳欲滴的鲜切花进行包装。

合作社负责人崔美红告诉记者,今年,该合作社除了种植茶菊、观赏菊之外,还试种了近1公顷鲜切花。

“虽然是第一年试种鲜切花,但是从花色、花形上来看,试种非常成功,订单不断。现在正在包装的就是销往郑州花卉市场的一批鲜切花。”崔美红说。

“在这儿切纸、包花,工作不累,一天轻轻松松挣七八十块钱,很高兴。”村民毛绣捧说。

这边鲜切花订单不断,那边的菊花茶也备受青睐。经过精深加工的婺源黄菊、北京菊、贡菊、大板菊、陶菊、球菊菊花茶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我们对茶菊进行了分级包装,推出了礼品盒装、瓶装和袋装,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茶菊的档次,又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该合作社理事长陶宗令说。

记者了解到,这里出产的菊花茶经过打包装箱,成为市民茶桌上嫩蕊流霞的新宠。

“菊花茶非常好喝,清香甘甜,家人自己喝、走亲访友用茶都是在这儿买。”顾客陶丽娜说。

据了解,陶家村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便开始种植菊花,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近年来,该村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特色菊花种植,做优精深加工,做强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将菊花产业打造成村里的金字招牌和特色名片。目前,该村已有6家菊花种植合作社和十余户农户集中连片种植菊花,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公顷发展到现在的67公顷,品种也由原来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并注册了上官皇菊品牌,年加工鲜茶菊30万公斤、成品菊花茶3万余公斤。观赏菊、茶菊和艺菊销往北京、郑州、天津、山东、四川等10多个省、市,已初步形成了集种苗供应、栽培管理、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菊花产业的兴旺,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让当地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近就业。

“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下一步,我们还要引进菊花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拉长产业链条,做优精深加工,依靠小菊花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崔美红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